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调兵遣将在词典中的解释
diàobīngqiǎnjiàng

调兵遣将

拼音diào bīng qiǎn jiàng

含义调动兵力,派遣将领。泛指调动安排人力。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七回:“写书教太师知道,早早调兵遣将,剿除贼寇报仇。”

典故出处

  •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七回:“写书教太师知道,早早调兵遣将,剿除贼寇报仇。”

近义词

  • 兴师动众、招兵买马

反义词

  • 鸣金收兵、班师回朝

英文翻译

  • deploy forces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调动兵力,派遣将领。泛指调动安排人力。
    成语举例:写书教太师知道,早早调兵遣将,剿除贼寇报仇。(明 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七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指调动安排人事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调;不能读“调整”的“tiáo”;将,不能读作“将来”的“jiānɡ”。
    成语辨形:遣,不能写作“遗”。
    成语辨析:调兵遣将和“兴师动众”;都可表示“调动兵马或动用人力”的意思。不同在于:①调兵遣将含有“派遣将领”;而不含有“大规模出兵”之意;“兴师动众”与之相反;含有“大规模出兵”;不含有“派遣将领”的意思。②当二者的意义引申为“动用人力”时;调兵遣将着眼于“调动安排”;“兴师动众”着眼于“大规模发动。”③“兴师动众”用于否定句式时;还往往含有“不必要惊动许多人”的意思;调兵遣将没有。
    成语谜面:大战前

详细解释

  • 成语“调兵遣将”源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在楚汉战争中,他经常调动军队和派遣将领,以应对各种战局和政治局势。因此,“调兵遣将”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组织力量、调配资源以应对特定情况的行为。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在紧急情况下调动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以解决问题的情况。例如,在灾难发生时,政府可以调兵遣将,迅速组织救援力量;在企业面临困境时,领导者可以调兵遣将,调配人员和资源来解决问题。

故事起源

  • 成语“调兵遣将”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历史上的楚汉战争。楚汉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场著名的战争,发生在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202年之间。项羽是楚军的统帅,他在战争中经常调动军队和派遣将领,以应对敌人的进攻和内部的政治动乱。这种灵活的组织和调配方式被后人形容为“调兵遣将”。

成语结构

  • 成语“调兵遣将”的结构是“调兵”和“遣将”两个词组成。其中,“调兵”表示调动军队,“遣将”表示派遣将领。

例句

  • 1. 在这次突发事件中,政府迅速调兵遣将,组织了大量的救援力量。2. 面对困境,我们需要调兵遣将,统筹安排资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调兵遣将”与项羽在楚汉战争中的调动军队和派遣将领的形象联系起来记忆。想象项羽在战场上指挥调动军队和派遣将领的场景,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战争和军事家,例如《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孙权和曹操,以及《水浒传》中的宋江等人物。这些故事和人物都与调动军队和派遣将领有关,可以进一步加深对“调兵遣将”这个成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在组织运动会时,调兵遣将,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2. 初中生:学校面临食堂供应不足的问题,校长调兵遣将,调整了食堂的运营模式。3. 高中生:在备战高考期间,班主任调兵遣将,组织了一系列的复习活动,帮助同学们备考。4. 大学生:学生会在举办大型活动时,需要调兵遣将,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5. 成年人: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我们需要调兵遣将,调配资源来解决。希望以上的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调兵遣将”。

拆字解意

调兵遣将成语造句

  • 调兵遣将造句(精选35条)

    1、后来,韩信投奔到汉王刘邦门下,受到重用,拜为大将,并授以调兵遣将、行军布阵的大权。韩信经过认真训练兵马,率领汉军东征西讨,终于打败了最强大的对手项羽,协助刘邦建立了汉朝。2、然后黑白山诸人收到美人花带来的亲笔信,在岳飞的带领开始新的一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