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一毛不拔在词典中的解释
máo

一毛不拔

拼音yī máo bù bá

含义一根汗毛也不肯拔。原指杨朱的极端为我主义。后形容为人非常吝啬自私。

出处《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典故出处

  • 《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近义词

  • 斤斤计较、锱铢必较、爱财如命

反义词

  • 一掷千金、挥金如土

英文翻译

  • unwilling to give up even a hair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一根汗毛也不肯拔。原指杨朱的极端为我主义。后形容为人非常吝啬自私。
    成语举例:沈姑娘,你也太拿老了!叫我们管山吃山,管水吃水,都象你这一毛不拔,我们喝西北风。(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一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毛,不能读作“mǎo”。
    成语辨形:拔,不能写作“拨”。
    成语辨析:一毛不拔和“爱财如命”都形容极其吝啬;“爱财如命”含有“极其贪婪”的意思;一毛不拔没有;一毛不拔含有“自私”的意思。“爱财如命”没有。
    成语谜面:铁公鸡
    歇后语:上等牙刷;凉水煺鸡;铁公鸡

成语故事

  • 出处《孟子 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项放踵,利天下,为之。释义一根汗毛也不肯拔比愉非常吝啬自私。故事墨子,名翟,是站国时期的大思想家,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反对战争。差不多与墨子同一时期,有一位叫杨朱的哲学家,反对墨子的“兼爱”,主张”贵生”“重已”,重视个人生命的保存,反对他人对自己的侵夺,也反对自己对他人的侵夺。有一次,墨子的学生离滑厘问杨朱道:“如果拔你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到好处,你干不干?”“天下人的问题,决不是拔一根汗毛所能解决得了的!”离滑厘又说:“假使能的话,你愿意吗?”杨朱默不作答。当时的另一位大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孟子就此对杨朱和墨子作了评论:“杨子主张的是‘为我’,即使拔他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利,他也是不干的,而墨子主张‘兼爱’,只要对天下人有利,即使自己磨光了头顶,走破了脚板,他也是甘心情愿的。”。

详细解释

  •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一个人非常吝啬,连一毛钱都不肯拔出来。毛是人民币的最小单位,所以一毛不拔意味着非常吝啬,不愿意花费任何金钱。

使用场景

  • 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非常吝啬,不愿意给予帮助或者分享财富。也可以用来批评那些对朋友或者家人非常小气的人。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在战国时期,有一个人非常吝啬,他非常舍不得花钱,连一毛钱都不愿意给别人。有一天,他路过一个饭馆,看到一个饥饿的人在门口乞讨。他看了看自己的钱袋,想了想,最后还是没有拿出一毛钱给乞讨者。这个故事就形成了“一毛不拔”这个成语。

成语结构

  • 这个成语由三个词组成,分别是“一毛”、“不”和“拔”。其中,“一毛”表示一分钱,不拔表示不给出来的意思。

例句

  • 1. 他是一个一毛不拔的人,从来不肯给别人一分钱。2. 她对朋友非常小气,一毛不拔,从来不愿意请客。

记忆技巧

  • 可以将“一毛不拔”与吝啬的形象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把手放在钱袋上,却不肯拿出一毛钱来。可以通过这个形象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吝啬相关的成语,如“守财奴”、“吝啬鬼”等。可以通过学习这些成语来扩大对吝啬行为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从来不肯给我一颗糖果,真是一毛不拔。2. 初中生:他连自己的生日礼物都不肯买,真是一毛不拔。3. 高中生:他明明很有钱,却从来不肯帮助别人,真是一毛不拔。

拆字解意

一毛不拔成语造句

  • 一毛不拔造句(精选77条)

    1、虽然说村长是个挺抠门的人,一毛不拔,但是每一次他拿出的东西总是好东西,而且还都是墨羽所喜欢的,赶紧将勋章佩戴在胸前。2、与此同时,我们也频频在媒体上看到很多老板富甲一方,为了和他人“斗富”不惜一掷千金,但在慈善公益事业上却一毛不拔。3、...

  • 一毛不拔造句(精选14条)

    1、他就像只铁公鸡,一毛不拔。2、按说铁公鸡,应该是万事一毛不拔才对,我们家的言同学显然还不太够格,一毛不拔是对自己,对朋友是典型到处洒礼物的圣诞老人。3、这种人真是一毛不拔的吝啬鬼。4、看他整天攥着两个拳头,一文不花,活像是一毛不拔的铁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