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公酒垆
拼音huáng gōng jiǔ lú
含义垆:酒肆放置酒坛的土台子,借指酒店,酒馆。又见到了黄公开的那个酒馆。比喻人见景物,而哀伤旧友,或作为伤逝忆旧之辞。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王浚冲为尚书令,著公服,乘轺车,经黄公酒垆下过。顾谓后车客:‘……,今日视虽近,邈若山河。’”
典故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王浚冲为尚书令,著公服,乘轺车,经黄公酒垆下过。顾谓后车客:‘……,今日视虽近,邈若山河。’”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垆:酒肆放置酒坛的土台子,借指酒店,酒馆。又见到了黄公开的那个酒馆。比喻人见景物,而哀伤旧友,或作为伤逝忆旧之辞。
成语举例:清·余怀《板桥杂记·轶事》:“‘秦淮烟月经游处,华表归来白鹤知。’不胜黄公酒垆之叹。”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指朋友聚会的场所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
西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尚书令王戎穿着华贵的衣服,乘车经过当时有名的黄公酒垆,这是他与嵇康、阮籍他们以前经常畅饮的地方,不禁感慨万分,心中也十分悲伤,就对身后客人说:“嵇康夭折,阮籍亡故,我被俗务缠身,再也不能一起喝酒了。”。
详细解释
- 黄公酒垆是一个由黄公酒垆的故事而来的成语。故事中,黄公是一个非常能干的人,他娶了妻子后,每次喝酒都会把酒垆放在门口,以便早上起床时能看到酒垆,提醒自己要勤俭节约。因此,黄公酒垆成为了形容善于持家、勤俭节约的人的成语。
使用场景
- 黄公酒垆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非常节俭,善于管理家庭经济,不浪费资源的情况。可以用于赞美一个人的节俭和勤劳。
故事起源
- 黄公酒垆的故事源于中国古代的民间传说。故事中的黄公是一个勤俭节约的人,他的行为成为了人们学习的榜样,因此形成了这个成语。
成语结构
- 主语+动词+宾语
例句
- 1. 他像黄公酒垆一样,一丝不苟地管理家庭经济。2. 她的勤俭节约被称为黄公酒垆的典范。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黄公酒垆的故事和成语的含义联系起来,想象黄公每天早上看到酒垆时的认真态度,以及他的勤俭节约的品质,这样可以更容易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其他与节俭、勤俭节约相关的成语,如“一钱不值”、“精打细算”等,可以帮助扩展词汇量,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黄公酒垆这个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向黄公酒垆学习,每天都要节约用水。2. 初中生:我们应该像黄公酒垆一样,珍惜资源,不浪费食物。
3. 高中生
- 黄公酒垆这个成语是形容一个人勤俭节约的,我们应该学会理财和节约用钱。
4. 大学生
- 黄公酒垆这个成语是形容一个人善于持家,我们应该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和管理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