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丝品竹
拼音diào sī pǐn zhú
含义指吹弹乐器。
出处明·汤显祖《紫箫记·假骏》:“自家鲍四娘,调丝品竹,蚤谢同心;挟策追锋,还推老手。”
典故出处
明·汤显祖《紫箫记·假骏》:“自家鲍四娘,调丝品竹,蚤谢同心;挟策追锋,还推老手。”
近义词
调弦品竹、调丝弄竹
英文翻译
finger a stringed instrument or blow on a wind instrument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指吹弹乐器。
成语举例: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9卷:“旁边五六个标致青衣,调丝品竹,按板而歌。”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音乐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调丝品竹是一个形容词性词语,用来形容对事物进行精心调整或品评。其中,“调丝”指的是调试丝弦,使其音调合适;“品竹”指的是品评竹箫,以确定其音质好坏。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对事物进行细致入微的调整或评价。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对某个事物进行精心调整或评价,可以用在各种场景中。比如,当你在做一件事情时,你可以说你在“调丝品竹”,表示你正在对这件事情进行仔细调整和评价。另外,这个成语也可以用于形容对别人的言行进行评价,表示对对方的言行进行仔细品评。
故事起源
- 调丝品竹这个成语的起源并没有具体的故事,它是由汉代文学家刘向在他的《新序》一书中创造的。刘向在书中使用这个成语来形容对事物进行精心调整或品评,从而使其成为了一个常用的成语。
成语结构
- 调丝品竹的结构是“动词+名词+名词”。
例句
- 1. 他对这篇文章进行了调丝品竹,最终使得它的表达更加准确。2. 这位音乐家对琴弦进行了调丝品竹,使得演奏的音色更加出色。
记忆技巧
- 你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在调试一把古琴的琴弦,然后再品评一支竹箫的音质。这样,你可以将“调丝品竹”与调试和品评的动作联系起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你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调丝品竹类似的成语,比如“磨杵成针”、“磨砖成镜”等,它们都形容了对事物进行精心调整或改造的过程。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让我们调丝品竹,把作文写得更好。2. 初中生:我正在调丝品竹,把乐曲弹得更加动人。3. 高中生:老师要求我们对这个实验进行调丝品竹,以确保结果准确无误。4. 大学生:我正在调丝品竹,让我的演讲更加生动有趣。5. 成人:我正在调丝品竹,把这个项目的细节都调整得很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