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科头跣足在词典中的解释
tóuxiǎn

科头跣足

拼音kē tóu xiǎn zú

含义科头:不戴帽子;跣足:光脚。光着头赤着脚。

出处《史记·张仪列传》:“虎贲之士跿跔科头。”《新五代史·王彦章传》:“彦章为人骁勇有力,能跣足履棘行百步。”

典故出处

  • 《史记·张仪列传》:“虎贲之士跿跔科头。”《新五代史·王彦章传》:“彦章为人骁勇有力,能跣足履棘行百步。”

近义词

  • 科头赤足

英文翻译

  • without a hat and barefooted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科头:不戴帽子;跣足:光脚。光着头赤着脚。
    成语举例:科头跣足不得稽,要与官长修长堤。(田昼《筑长堤》)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形容困苦或生活散漫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科头跣足意为“割头剥足”,原指古代用刀割下人的头颅,剥下人的皮,以示警戒。后来引申为人们为了追求个人利益而不择手段,甚至不顾道义和原则,不惜牺牲他人利益的行为。这个成语形象地揭示了人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择手段的丑恶行径。

使用场景

  • 常用于贬义的描述,用来批评那些不择手段、不顾道义的人。

故事起源

  • 据说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战国时期的齐国。当时,齐国有一个叫做燕丹的人,他为了争夺国家的权力,不顾一切地追求个人利益,甚至不择手段。为了让人们认识到他的罪恶行径,齐国的一位智者就用“科头剥足”来形容他的行为。

成语结构

  • 科头跣足是一个四字成语,其中“科”是动词,意为割下;“头”是名词,指头颅;“跣”是形容词,意为剥下;“足”是名词,指脚。

例句

  • 1. 他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简直是科头跣足。2. 这个公司的老板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不惜科头跣足,让员工们受苦受累。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科头跣足”与割头剥足的形象联系起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可以想象一个人割下自己的头颅,剥下自己的皮,来追求个人利益,形象生动地展示了这个成语的意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与道德、原则相关的成语,如“不择手段”、“利令智昏”等,以拓宽对道德和伦理的认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为了赢得比赛,不择手段,简直是科头跣足。2. 初中生:这个老师为了提高学生成绩,不惜科头跣足,让学生们感到压力很大。3. 高中生:为了保住自己的职位,他不择手段,甚至科头跣足,让很多人受到伤害。

拆字解意

科头跣足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