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逾古稀
拼音nián yú gǔ xī
含义指年龄已超过七十岁。
出处唐·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典故出处
唐·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近义词
年逾花甲
英文翻译
be over 70 <One will never see seventy again.>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指年龄已超过七十岁。
成语举例:季羡林《火车上观日出》:“我年逾古稀,平生看日出多矣。”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口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年逾古稀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年”、“逾”、“古”和“稀”四个词组成。其中,“年”指的是岁数;“逾”表示超过;“古”表示古老;“稀”表示稀少。整个成语的意思是指年龄已经到了七十岁以上的人,也可以用来形容年纪很大的人。
使用场景
- 年逾古稀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年纪已经很大的人或者年纪已经超过七十岁的人。可以用于描述老人的年龄和生活经历,也可以用于敬爱老人的场合。
故事起源
- 年逾古稀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古代中国人对长寿非常尊重,认为年纪超过七十岁是一种福报。古人用“古稀”来形容七十岁以上的人,意味着年纪已经很大,也表达了对长寿的敬意。
成语结构
- 年逾古稀是一个四个字的成语,由名词“年”和三个形容词“逾”、“古”、“稀”组成。
例句
- 1. 他已经年逾古稀,但精神矍铄,思维敏捷。2. 我的祖父已经年逾古稀,每天都坚持锻炼身体。3. 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是我们村里的长者,大家都很尊敬他。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年逾古稀”这个成语与“七十岁以上的人”联系起来,将其与长寿和尊敬老人的观念联系在一起。可以通过与长者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经历来加深对这个成语的记忆。
延伸学习
- 如果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年龄和长寿相关的成语,如“耄耋之年”、“花甲之年”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外公已经年逾古稀,但他还是每天都带我去公园玩。2. 初中生:这位年逾古稀的老师教我们的知识非常丰富,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3. 高中生: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活动,去老年福利院探望那些年逾古稀的老人,让我们更加关心社会的弱势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