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斩后奏
拼音xiān zhǎn hòu zòu
含义原指臣子先把人处决了,然后再报告帝王。现比喻未经请示就先做了某事,造成既成事实,然后再向上级报告。
出处《汉书·申屠嘉传》:“吾悔不先斩错乃请之。”颜师古注:“言先斩而后奏。”《新五代史·梁臣传·朱珍》:“珍偏将张仁遇珍曰:‘ 军中有犯令者,请先斩而后白。’”
典故出处
《汉书·申屠嘉传》:“吾悔不先斩错乃请之。”颜师古注:“言先斩而后奏。”《新五代史·梁臣传·朱珍》:“珍偏将张仁遇珍曰:‘ 军中有犯令者,请先斩而后白。’”
近义词
先礼后兵、先斩后闻
反义词
事先请示
英文翻译
execute the criminal first and report to the emperor afterwards (act first and report afterwards)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原指臣子先把人处决了,然后再报告帝王。现比喻未经请示就先做了某事,造成既成事实,然后再向上级报告。
成语举例:圣人命俺巡抚江南,敕赐势剑金牌,体察奸蠹,理枉分冤,先斩后奏。(元 无名氏《冯玉兰》第三折)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办事
成语结构:连动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奏,不能读作“zhòu”。
成语辨形:斩,不能写作“崭”。
成语谜面:上方宝剑
歇后语:执上方宝剑的
成语故事
窦天章为了换取上京赶考的路费,把女儿窦娥抵押给蔡婆婆做童养媳,10年后窦娥的丈夫去世,地痞张驴儿想霸占窦娥,诬陷她毒死他的父亲。窦娥被官府断案不明斩杀。6年后深受皇帝信任有先斩后奏之权的窦天章为女儿伸了冤。
详细解释
- 先斩后奏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先”表示先前或首先,“斩”表示斩首或杀死,“后”表示后来或以后,“奏”表示报告或汇报。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在做事情时先行动再报告,即在没有得到充分讨论、批准或指示的情况下,擅自行动。
使用场景
- 先斩后奏常用于批评或警告他人不要在重要事务中擅自行动。在工作场所、学校或家庭中,当某人在没有得到他人同意或领导指示的情况下做出决定或采取行动时,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批评他们的行为。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故事。相传,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位名叫春申君的大臣。春申君为了提升楚国的实力,决定先攻打弱小的邻国齐国,然后再向强大的秦国报告此事。他认为如果先斩掉齐国这个麻烦,再向秦国报告,秦国就会感激楚国的勇武,并提供援助。然而,这个计划最终失败了,因为秦国得知楚国的行动后,认为楚国是擅自行动,不可信任。
成语结构
- 先斩后奏是一个主要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每个字都有其独立的意义。这个成语的结构比较简单,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其含义。
例句
- 1. 他在没有和团队商量的情况下先斩后奏,导致计划出现了问题。2. 作为领导,你应该避免先斩后奏的行为,要先征求团队的意见。
记忆技巧
- 要记住先斩后奏这个成语,可以尝试以下记忆技巧:将成语分为两部分,先斩和后奏。先斩可以联想到先行动,后奏可以联想到后报告。将这两个部分连起来,就可以理解成先行动再报告的意思。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学习更多类似的成语,如先下手为强、后下手为懦等。通过学习这些成语,你可以丰富自己的汉语词汇,并了解更多关于中国文化和历史的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在学校组织活动时,应该先斩后奏,不要擅自行动。2. 初中生:老师告诉我们要避免先斩后奏的行为,要先征求家长的意见。3. 高中生:作为学生干部,我明白先斩后奏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应该先征求同学的意见再做决定。希望这个关于“先斩后奏”的学习指南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