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中拔钉
拼音yǎn zhōng bá dīng
含义比喻除去心中最痛恨的人。
出处《新五代史·杂传八·赵在礼》:“在礼在宋州,人尤苦之;已而罢去,宋人喜而相谓曰:‘眼中拔钉,岂不乐哉?’”
典故出处
《新五代史·杂传八·赵在礼》:“在礼在宋州,人尤苦之;已而罢去,宋人喜而相谓曰:‘眼中拔钉,岂不乐哉?’”
英文翻译
a thorn in somebody's flesh <thron in one's flesh>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比喻除去心中最痛恨的人。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
五代时期,后唐效节指挥使赵在礼起兵反后唐庄宗,拥立明宗,被任命为义成军节度使,他滥用职权,欺压民众,经常搜刮民脂民膏。他率军去攻打当时人们认为是眼中之钉的契丹,下令宋州百姓每人交1000钱的“拔钉费”,违者处死。
详细解释
- 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从眼中拔出钉子,比喻看到讨厌的事物或人时感到不舒服。拔钉是一种疼痛的行为,因此这个成语也表达了对讨厌事物或人的厌恶之情。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对讨厌的人或事物感到不舒服、厌恶的情绪。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场景,例如描述对恶劣环境、讨厌的工作任务、讨厌的人等的感受。
故事起源
- 关于这个成语的具体故事起源暂无明确的记载,但可以推测它是从生活中的某种经历或感受中演化而来的。
成语结构
- 这个成语由四个汉字组成,每个字的意思分别是眼、中、拔、钉。
例句
- 1. 每次看到他的脸都像眼中拔钉,让我很不舒服。2. 这个噪音真让人心烦意乱,就像眼中的钉子一样刺耳。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成语与形象的场景结合起来记忆。例如,可以想象自己在看到讨厌的事物或人时,眼中真的出现了一根钉子,然后通过拔出钉子来表示对讨厌的事物或人的不舒服和厌恶之情。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刺眼”、“不顺眼”等。同时,也可以了解一些与情绪和感受相关的成语,以丰富自己的词汇和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每次看到那个调皮的同学,我都觉得眼中拔钉,想赶快离开。2. 初中生:我真的受不了那个老师的嘴脸,每次上他的课都像眼中拔钉。3. 高中生:看到那个自以为是的同学,我就觉得眼中拔钉,真希望能远离他。4. 大学生:每次听到那个讨厌的老板的声音,我都感觉眼中拔钉,真想辞职。希望以上学习指南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眼中拔钉”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