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言庸行
拼音yōng yán yōng xíng
含义指平平常常的言行。
出处《周易·乾》:“庸言之信,庸行之谨。”
典故出处
《周易·乾》:“庸言之信,庸行之谨。”
反义词
真知灼见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指平平常常的言行。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指日常的言行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庸言庸行是由“庸”、“言”、“行”三个字组成的成语。庸指平庸、无能;言指言语、说话;行指行为、做事。庸言庸行形容一个人的言语和行为都很平庸,没有实际价值和意义。
使用场景
- 庸言庸行常用于贬义,用来批评那些只会说空话、做无用功的人。可以用于描述某人的言行举止不够诚实、不够有价值、不够有实际行动的情况。
故事起源
- 庸言庸行最早出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故事中,魏其武安侯被分封为诸侯后,他的官员们纷纷向他进谗言,说他庸碌无能,不配担任诸侯之职。魏其武安侯听了之后,非常气愤,于是写了一篇文章来回应这些谗言,文章中有一句话:“庸言庸行,何足道也。”这句话后来成为了成语庸言庸行。
成语结构
- 主要由形容词“庸”和动词“言”、“行”组成。
例句
- 1. 他的庸言庸行,让人对他的能力产生怀疑。2. 别再听他的庸言庸行了,他只会说大话而已。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庸”字和“言”字、以及“庸”字和“行”字进行联想来记忆。例如,将“庸”字和“言”字连起来,可以想象一个人在说着一些无用、空洞的话语;将“庸”字和“行”字连起来,可以想象一个人在做着一些无益、无用的事情。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庸言庸行相关的成语,例如“言过其实”、“庸人自扰”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庸言庸行让老师对他的表现感到失望。2. 初中生:我们不应该只是庸言庸行,而应该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能力。3. 高中生:那个政治家的庸言庸行让人对他的承诺产生怀疑。4. 大学生:我们要远离庸言庸行,努力做出有意义的事情来影响社会。5. 成年人:不要被那些庸言庸行的人所蒙蔽,要学会辨别真假。以上是关于成语“庸言庸行”的全面学习指南,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