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入为出
拼音liàng rù wéi chū
含义量:计量。根据收入的多少来定开支的限度。
出处《礼记·王制》:“五谷皆入,然后制国用,……以三十年之通制国用,量入以为出。”
典故出处
《礼记·王制》:“五谷皆入,然后制国用,……以三十年之通制国用,量入以为出。”
近义词
量入制出、精打细算、量入为用
反义词
入不敷出
英文翻译
live within one's means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量:计量。根据收入的多少来定开支的限度。
成语举例:无论国家、集体还是个人,都应该量入为出,精打细算。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根据收入的多少来决定开支的限度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量,不能读作“liánɡ”;为,不能读作“wèi”。
成语辨形:入,不能写作“人”。
成语谜面:挣多少花多少
成语故事
三国时期,曹操派属官卫凯去巴蜀联络益州牧刘璋,卫凯到关中,见地方势力太大,会影响曹氏家族的利益,建议加强控制。曹睿继位后,大兴土木,营造宫殿,弄得关中地区民不聊生。卫凯上书曹睿要求根据国库收入来决定支出的限度。
详细解释
- 量入为出是一个经济学的概念,指的是在财务管理中,根据实际的收入和支出情况,合理安排财务,保持收支平衡的原则。这个成语强调了在经济活动中要合理控制支出,确保支出不超过收入,以维持财务的平衡和稳定。
使用场景
- 量入为出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各种财务管理的情境,例如个人理财、企业财务、国家财政等。在个人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量入为出的原则,合理规划自己的消费,避免入不敷出的困境。在企业管理中,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预算,控制成本,保持盈利平衡。
故事起源
-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中有一则故事,说的是齐国的国君襄公为了巩固国家财政,决定对财政进行严格管理。他下令将国家的收入和支出进行统计,确保每一笔开支都是经过合理评估和审批的。他还设立了专门的财政部门,负责财务的管理和监督。这个故事的背后体现了量入为出的理念,即合理安排财务,保持收支平衡。
成语结构
- 量入为出是一个四字的成语,由两个动词和两个介词组成。
例句
- 1. 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量入为出,避免财务出现问题。2. 企业的财务部门需要严格执行量入为出的原则,确保财务的稳定和发展。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量入为出”与“合理安排财务,保持收支平衡”这个基本含义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形象的记忆联想。例如,可以想象自己在一张收入和支出的平衡秤上,通过合理的控制,保持秤的平衡。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有关财务管理和经济学的知识,了解如何制定预算、控制成本、理财规划等方面的内容,以更好地应用量入为出的原则。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学会量入为出,每天都要合理安排我的零花钱。2. 初中生:我们要通过量入为出的方式,合理使用资源,保护环境。3. 高中生:考虑到家庭经济状况,我要在选择大学时量入为出,避免给家庭带来过大的经济负担。4. 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量入为出,保持企业财务的稳定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