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横跋扈
拼音zhuān hèng bá hù
含义跋扈:霸道,不讲理。专断蛮横,任意妄为,蛮不讲理。
出处《后汉书·梁冀传》:“帝少而聪慧,知冀骄横,尝朝群臣,目冀曰:‘此跋扈将军也。’”
典故出处
《后汉书·梁冀传》:“帝少而聪慧,知冀骄横,尝朝群臣,目冀曰:‘此跋扈将军也。’”
近义词
横行霸道、恣行无忌、肆无忌惮
反义词
彬彬有礼、谦谦君子
英文翻译
imperious and despotic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跋扈:霸道,不讲理。专断蛮横,任意妄为,蛮不讲理。
成语举例:领导者专横跋扈,就得不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横,不能读作“纵横”的“hénɡ”。
成语辨形:跋,不能写作“拔”。
成语辨析:专横跋扈与“横行霸道”有别:专横跋扈侧重于形容专断;“横行霸道”侧重于形容乱来。
成语谜面:蛮横
成语故事
东汉时期,狂妄自大、凶悍蛮横的大将军梁冀,凭着妹妹是汉顺帝的皇后,不可一世,仅一句话就杀了吕放全家。汉顺帝死后,梁冀不把汉冲帝、汉质帝、汉桓帝他们放在眼里,操纵朝中大权。汉桓帝忍无可忍决心杀死这个专横跋扈的将军。
详细解释
- 指一个人非常傲慢自大,不顾他人意见,任意妄为,态度不合群体要求。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那些权势滔天的人,或者描述某个人在拥有权力时表现出的傲慢和专横。
故事起源
- 成语“专横跋扈”来源于《左传·桓公十三年》:“跋扈无道。”意为行为专横而无道德。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形容词+动词
例句
- 1. 他在公司里专横跋扈,无视其他同事的意见。2. 这个国家的统治者一直以来都是专横跋扈的。
记忆技巧
- 可以将“专横跋扈”分解为“专横”和“跋扈”,通过与傲慢、霸道的形象联系起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其他形容人傲慢自大的成语,如“目中无人”、“目无下尘”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在班级里专横跋扈,从来不听老师的话。2. 初中生:那个学生一直以来都很专横跋扈,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3. 高中生:他在学校里专横跋扈,经常对其他同学指手画脚。4. 大学生:这个学生会在辩论中专横跋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不容他人反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