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上君子
拼音liáng shàng jūn zǐ
含义梁:房梁。躲在梁上的君子。窃贼的代称。现在有时也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人。
出处《后汉书·陈寔传》:“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以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習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
典故出处
《后汉书·陈寔传》:“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以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習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
反义词
正人君子
英文翻译
a thief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梁:房梁。躲在梁上的君子。窃贼的代称。现在有时也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人。
成语举例:邑西某乙,故梁上君子也。(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某乙》)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主语、宾语;比喻小偷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上,不能读作“shǎnɡ”。
成语辨形:梁,不能写作“粱”。
成语谜面:盗贼;齐王;竹桥
成语故事
东汉的时候,有一个人叫做陈寔(音:实)。每次别人遇到什么纷争的时候,都会请陈寔出来主持公道,因为大家都知道陈寔是一个忠厚诚恳的大好人,每个人都很喜欢他、听他的话!有一年陈寔的家乡闹饥荒,很多人都找不到工作做,有的人就到别的地方去工作,也有人因为没有工作可以做,变成了小偷,专门去偷别人的东西!
有一天晚上,有一个小偷溜进陈寔的家,准备等陈寔睡觉以后偷东西,这个小偷不知道陈寔发现他躲在屋梁上面,不过陈寔却假装没看到,安静地坐在客厅里喝茶。过了一会儿,陈寔把全家人都叫到客厅,对着大家说:「你们知道,人活在世界上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如果我们不好好把握时间去努力,等我们老了以后再努力就来不及了。所以,我们应该从小就要养成努力向上的好习惯,长大以后才能对社会、家庭,还有自己有好的贡献!当然也有一些不努力的人,只喜欢享受,这些人的本性並不坏,只是他们没有养成好的习惯,才会做出一些危害社会的坏事情,你们现在把头往上看,在我们屋梁上的这位先生,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小偷一听,吓得赶快从屋梁上爬下来,跪在陈寔的前面:「陈老爷,对不起!我知道我错了,请您原谅我!」陈寔不但没有责骂小偷,还非常慈祥的对小偷说:「我看你不象是一个坏人,可能是因为生活困苦所逼,我现在给你一些钱,你不要再去偷东西了,好好努力,做错事情只要能改过,你还是会成为一个有用的人的!」小偷感动的哭着对陈寔说:「谢谢陈老爷!我一定会好好努力的!」后来,这个小偷果然把自己的坏习惯改掉,努力做事,成为一个大家都称赞的好青年!后来,大家就把陈寔说的话变成“梁上君子”这句成语,用来称呼偷拿别人东西的小偷!。
详细解释
- 梁上君子是一个比喻,梁指的是屋梁,君子指的是有道德修养的人。梁上君子形容的是那些只会在高处表现得很高尚,但实际上内心却没有真正的修养和品德。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那些表面上看似高尚,但实际上却虚伪的人。也可以用来批评那些只注重外表而忽视内在品质的人。
故事起源
- 梁上君子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传说。相传,战国时期有一个名叫鲁班的木匠,他建造的屋梁非常坚固,无论多重的物品都可以放在上面而不会倒塌。有一次,鲁班的一个朋友来拜访他,看到屋梁上有一个人,便问鲁班那是谁。鲁班回答说:“那是一个君子,他只会在梁上表现得高尚,但实际上却没有修养和品德。”从此,梁上君子成为了一个形容虚伪的人的成语。
成语结构
- 主体是“梁上君子”,表示高处的人,修饰词“梁上”表示位置,修饰词“君子”表示人的品质。
例句
- 1. 他看起来很有礼貌,但实际上只是个梁上君子。2. 他表面上看起来很高尚,但实际上是个梁上君子。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梁上君子与表面上高尚但实际上虚伪的人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高处的屋梁上,假装自己很高尚,但实际上内心却没有真正的修养和品德。
延伸学习
- 除了梁上君子,还有许多与人的品质和修养相关的成语,如井底之蛙、龙争虎斗等。可以进一步学习这些成语,丰富自己的词汇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初中生:他表面上看起来很有礼貌,但实际上只是个梁上君子。2. 高中生:这个政治家在演讲中表现得很高尚,但实际上却是个梁上君子。3. 大学生:这个明星在公众场合表现得很高尚,但实际上却是个梁上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