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者得镜
拼音máng zhě dé jìng
含义形容事物不能发挥正常作用。也比喻埋没人才。
出处《淮南子·人间训》:“盲者得镜,则以盖卮。”
典故出处
《淮南子·人间训》:“盲者得镜,则以盖卮。”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形容事物不能发挥正常作用。也比喻埋没人才。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埋没人才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这个成语中的“盲者”指的是盲人,而“得镜”指的是得到了镜子。成语的意思是,盲人通过得到镜子,可以看到自己的形象,从而比喻一个人通过他人的帮助或指导,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增加自己的知识或智慧。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通过他人的指导或帮助,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的情况。可以用来表达对他人的感激之情,也可以用来鼓励自己或他人在学习或工作中不断进步。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庄子·齐物论》中的一则寓言故事。故事中,一个盲人拿到了一面镜子,通过镜子看到了自己的形象,非常惊喜。这个故事通过盲人得到镜子的情节,比喻一个人通过他人的帮助或指导,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成语结构
- 主要由“盲者”和“得镜”两个部分组成,通过“得镜”这个动作,表示盲人得到了镜子。
例句
- 1. 他在老师的指导下,盲者得镜,终于意识到自己的不足。2. 这个项目的成功,是团队合作的结果,大家互相帮助,盲者得镜。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盲者得镜”与盲人通过得到镜子看到自己的形象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形象的记忆。也可以将“盲者得镜”与通过他人的帮助获得知识或智慧的情境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故事性的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庄子·齐物论》中的寓言故事,以及其他类似的成语,如“聪者听笛”、“哑巴吃黄连”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我终于盲者得镜,知道了自己在学习上的不足。2. 初中生:通过参加辩论比赛,我盲者得镜,意识到自己的辩论技巧还有待提高。3. 高中生: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我通过和优秀的同学交流,盲者得镜,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4. 大学生:在实习中,我通过导师的指导,盲者得镜,发现了自己在专业知识上的不足。5. 成年人:通过与职场上的优秀人士交流,我盲者得镜,明白了自己在工作中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希望以上学习指南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