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正身明法在词典中的解释
zhèngshēnmíng

正身明法

拼音zhèng shēn míng fǎ

含义端正自身,严明法纪。

出处《晋书·元帝纪》:“二千石令长当袛奉旧宪,正身明法,抑齐豪强,存恤孤独,隐实户口,劝课农桑。”

典故出处

  • 《晋书·元帝纪》:“二千石令长当袛奉旧宪,正身明法,抑齐豪强,存恤孤独,隐实户口,劝课农桑。”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端正自身,严明法纪。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正身明法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正身”意为端正自己的品行和行为;“明法”则表示遵守法纪和明辨是非。这个成语强调了一个人应该在道德和法律的准则下,保持良好的品行和行为,同时能够正确判断事物的是非。

使用场景

  • 正身明法常常用于教育和提醒人们要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以及正确判断事物的是非。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用来表达对他人的要求或者自我要求。

故事起源

  • 正身明法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唐朝时期,有一位名叫李林甫的官员,他非常重视法律和道德,一直以来都秉持着正直的品行。有一天,他的儿子犯了一个错误,但是因为他是官员的儿子,被一些官员们想方设法地包庇了。李林甫得知此事后非常愤怒,他坚决地认为无论是自己的儿子还是其他人,都应该遵守法律和道德,不能因为身份地位而有不同的待遇。于是,他在一次宴会上提出了“正身明法”的口号,希望能够教育人们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以及正确判断事物的是非。

成语结构

  • 正身明法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正身”和“明法”都是形容词短语,用来修饰主语或者作为主语的补充说明。

例句

  • 1. 作为一名公务员,你应该时刻保持正身明法的榜样。2. 他的品行一直很正直,非常注重正身明法。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正身明法”这个成语与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以及正确判断事物的是非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尝试将这个成语与一个端正的形象和一个明亮的法律标志联系起来,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和词语,如“守法如山”、“清正廉洁”等,以加深对于法律和道德规范的理解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要在学校里遵守校规,做一个正身明法的好学生。2. 初中生:作为学生干部,我应该带头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树立正身明法的榜样。3. 高中生:在面对诱惑时,我们应该坚守正身明法的原则,不为所动。4. 大学生: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道德修养,成为正身明法的社会栋梁。

拆字解意

正身明法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