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拼音zǔ shù yáo shùn xiàn zhāng wén wǔ
含义遵循尧舜之道,效法周文王、周武王之制。
出处《礼记·中庸》:“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典故出处
《礼记·中庸》:“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遵循尧舜之道,效法周文王、周武王之制。
成语举例:故虽周公制作,夫子著名,莫不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唐陈子昂《谏灵驾入京书》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复句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
尧是传说中中国的第一位帝王。他体格魁梧,聪颖仁爱,光明磊落,虽生长在帝王富贵之乡,却谦逊节俭,宽容礼让。他在位期间,是古代传说中最理想的太平盛世——“九族和睦,四夷咸服,天下太平。”
尧帝年老的时候,想找一个继承人,于是召集各地部落首领来商议。在尧帝之前,帝位一直是父子兄弟相传的,他本人便是继承了异母兄长挚的帝位。这天,尧帝召集群臣议事后,叹道:“我在位已经七十年了,眼看老了,但却后继无人,真的不知该如何是好啊!“
尧的弟弟放齐连忙说:“您这样说就不对了,现在不是有贤侄丹朱,开明礼让,怎能说后继乏人呢?”尧帝苦笑道:“‘知子莫若父’,丹朱是什么人,我还不清楚吗?顽劣、凶蛮、不学无术。他要是即位,百姓可就遭殃了。”
沉寂片刻之后,尧帝笑着说:“天下是所有人的天下,谁最有德才就应该由谁来治理天下。为天下推贤举能,也是大家分内之事嘛。”奸臣獾兜见有机可乘,就说:“我以为共工是合适的人选。”尧帝凛然道:“共工能言善辩,表面看起来恭敬谨慎,其实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这样的小人没资格接替我的职位。你们举贤任能,并非仅限于我们身边的人!”
“我听说民间有一位贤士,名叫虞舜。”四岳说道。尧帝不禁点头笑道:“我也有耳闻,但不知他究竟怎样贤能?”四岳说:“舜的母亲死得很早,他的父亲眼睛看不见,但性子却很顽固,继母刁蛮奸诈,异母弟弟象,常恃母自傲,对他很无礼。但即使是这样虞舜也始终敬父孝母,爱护弟弟,把快要分裂的家治理得和和睦睦。二十岁时,他就已经孝名远播了。”
尧帝听后很高兴,便请来虞舜,委以重任,又将两个女儿都嫁给了他。当然,尧帝也想借助女儿暗中考察他的品行。虞舜始终平静地面对了种种变化,行事深谋远虑,仁义礼让;讲话诚实守信,和蔼可亲。尧帝对他很满意,三年后便结束了对他的考察,正式让位给虞舜,不料虞舜却总以德薄为由谦让推辞。不过最后,虞舜还是做了帝位的继承人,完成了名垂后世的“禅让”。
周文王礼贤下士,周武王英勇伐纣,解救万民于水火的故事同样千古流传。
详细解释
-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这个成语由四个词语组成。祖述指祖先传承,尧舜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贤明君主,宪章指国家法律,文武指文化和军事。这个成语强调了祖先的智慧和道德传统的重要性,以及国家法律和军事力量的必要性。
使用场景
- 可以用于讨论家族传统和道德规范的重要性,以及国家法律和军事力量的作用。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春秋时期,齐国国君昭公在位时,国内法纪松弛,道德风气败坏。昭公找到齐国的贤相管仲,询问如何治理国家。管仲回答说:“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他意思是说,要让人民遵守祖先的传统美德,制定法律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并建立强大的军事力量来维护国家安全。昭公听后深受启发,开始进行改革,使得齐国逐渐强盛起来。
成语结构
-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是一个并列结构的成语,由四个词语组成。
例句
- 1. 我们要传承祖辈的道德传统,发扬祖述尧舜,守护家族的荣誉。2. 法律和军事是国家的两大支柱,祖述尧舜,宪章文武,都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成语的四个词语分别记忆,然后通过理解词语之间的关联来记忆整个成语的含义。例如,将“祖述”与“尧舜”联系起来,表示祖先的智慧和道德传统;将“宪章”与“文武”联系起来,表示国家法律和军事力量的重要性。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古代历史中的贤明君主尧舜的故事,了解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同时,也可以深入了解国家法律和军事的发展历程,以及其在国家建设中的作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要学习祖先的好品德,做一个遵守规则的好孩子,祖述尧舜。2. 中学生:了解国家法律和军事的重要性,是每个公民的责任,我们要积极参与宪章文武的建设。3. 大学生及以上: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基石,我们要为国家的法律和军事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