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梅止渴
拼音wàng méi zhǐ kě
含义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典故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近义词
画饼充饥
反义词
名副其实
英文翻译
vain hopes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成语举例:鸾拆书看了,虽然不曾定个来期,也当画饼充饥,望梅止渴。(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四)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连动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辨形:渴,不能写作“喝”。
成语辨析:望梅止渴和“画饼充饥”;都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常可通用。但望梅止渴表示空等、空想;没有实际行动;而“画饼充饥”往往有聊以替代的画饼的行为。
成语谜面:最有效的止渴办法
成语故事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故事出自《世说新语 假谲》。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详细解释
- 望梅止渴源自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唐代诗人王之涣被贬到远离家乡的地方,他非常思念家乡的梅花,每天都希望能够看到梅花来满足自己的渴望。虽然实际上并没有梅花出现,但是他通过对梅花的向往和思念,来缓解自己的痛苦和寂寞。因此,“望梅止渴”成为了一个比喻,表示通过向往远方的美好事物来缓解当前的痛苦或不满。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描述人们在面对困难、不满或寂寞时,通过向往远方的美好事物来寻求心灵上的安慰和满足。比如,当你在外地工作或留学时,你可能会望梅止渴地思念家乡的亲人和朋友;当你遇到挫折或困境时,你可以望梅止渴地想象自己成功的未来。
故事起源
- 望梅止渴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一诗,其中有一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句诗中的“欲穷千里目”就是指望梅止渴的意思。
成语结构
- 望梅止渴的结构是“望梅”和“止渴”两个词语的组合。其中,“望梅”表示向往远方的美好事物,比喻追求心灵上的满足;“止渴”表示缓解当前的痛苦或不满,比喻通过向往远方的美好事物来寻求心灵上的安慰。
例句
- 1. 在异乡工作的他总是望梅止渴地想念家乡的美食。2. 面对困境,她望梅止渴地想象自己成功的未来。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望梅止渴这个成语:1. 将“望梅”和“止渴”这两个词语分别记忆,然后联想其含义:望梅即向往远方的美好事物,止渴即缓解当前的痛苦或不满。2. 想象自己在沙漠中口渴难耐,但远处有一片绿洲,那里有梅树和清凉的泉水。你望梅止渴地想象着那片绿洲,心灵得到了安慰与满足。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望梅止渴感兴趣,你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诗词,特别是唐代的诗人和作品。这些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人生智慧,可以帮助你更深入地理解望梅止渴的意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望梅止渴地想象着假期里可以去游乐园玩的场景。2. 初中生:考试前,我望梅止渴地想象着自己取得好成绩的样子。3. 高中生:长时间的备战让我感到疲惫不堪,但我望梅止渴地想象着未来进入理想大学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