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利忘义
拼音tān lì wàng yì
含义贪求财利,忘却道义。
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姚滴珠避羞惹羞》:“我是此间良人家女儿,在姜秀才家为妾,大娘不容。后来连秀才贪利忘义,竟把来卖与这郑妈妈家了。”
典故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姚滴珠避羞惹羞》:“我是此间良人家女儿,在姜秀才家为妾,大娘不容。后来连秀才贪利忘义,竟把来卖与这郑妈妈家了。”
近义词
见利忘义
反义词
见利思义、仗义疏财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贪求财利,忘却道义。
成语举例: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53回:“邴醒元真贪利忘义小人,反置之左右。”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人见钱眼开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贪利忘义是由“贪利”和“忘义”两个词组成的成语。贪利指的是人们贪婪地追求利益,忘义指的是对忠诚和义务置之不理。这个成语形容人们为了追求个人利益而忘记了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批评那些只顾自己利益而忘记了道义和责任的人。可以用于讽刺那些为了个人利益而背叛朋友、违背承诺的人。
故事起源
- 关于贪利忘义的故事并没有特定的起源。然而,这个成语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中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念。
成语结构
- 贪利忘义是一个四字成语,由两个形容词组成。
例句
- 1. 他为了个人利益,贪利忘义地背叛了自己的朋友。2. 这个商人为了追求利润,贪利忘义地欺骗了顾客。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贪利忘义”与“贪婪追求利益”和“忘记了忠诚和义务”联系起来记忆。也可以将其与类似的成语对比,如“忠言逆耳”、“忠心耿耿”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道德、忠诚、义务相关的成语,如“守信用”、“忠于职守”等,可以帮助加深对贪利忘义成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喜欢那个贪利忘义的同学,他总是把别人的东西偷走。2. 初中生:这个政府官员贪利忘义,收了很多贿赂,却没有为人民做好事。3. 高中生:在商业竞争中,有些人为了赚钱,贪利忘义地使用不正当手段。4. 大学生:作为一名公民,我们应该遵守法律,不贪利忘义地履行自己的义务。5. 成年人:一个人如果贪利忘义,他的名声和信誉会受到很大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