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佐之才
拼音wáng zuǒ zhī cái
含义佐:辅佐。辅佐帝王成就大业的才干。
出处《汉书·董仲舒传赞》:“刘向称董仲舒有王佐之材,虽伊、吕亡以回。”
典故出处
《汉书·董仲舒传赞》:“刘向称董仲舒有王佐之材,虽伊、吕亡以回。”
近义词
王佐之材
英文翻译
the capabilities of a prime minister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佐:辅佐。辅佐帝王成就大业的才干。
成语举例:当朝一见,许其王佐之才,行路相逢,知其美人之赠。★唐·杨炯《益州温江县令任君神道碑》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成语“王佐之才”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一年》。其中“王”指君主,泛指国家;“佐”指辅佐、帮助;“之”为连词,表示关系;“才”指人才、才干。整个成语的意思是指那些能够辅佐君主,为国家贡献才能的人。
使用场景
- 通常用来形容有才干、能力出众的人,尤其是指那些能够为国家、组织或团队做出卓越贡献的人才。
故事起源
- 成语“王佐之才”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历史故事。相传,春秋时期,鲁国国君襄公得到了一个名叫季孙的贤臣,他能够为国家出谋划策,辅佐君主,使鲁国得到繁荣和安定。正是因为有了季孙这样的贤才,鲁国才能在当时的乱世中立于不败之地。这个故事成为了“王佐之才”的来源。
成语结构
- 主语+动词+连词+名词+的+名词
例句
- 1. 他是公司的王佐之才,为公司的发展出谋划策。2. 这位科学家被誉为国家的王佐之才,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王佐之才”联想为一个国王需要被辅佐的人才,并想象这个人才正在为国家效劳,为国家做出卓越贡献。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辅弼之才”、“辅翼之才”等,了解更多形容有才干的人才的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希望将来成为国家的王佐之才,为国家做贡献。2. 初中生:他是学校的王佐之才,总能帮助老师解决问题。3. 高中生:这位科学家被誉为世界的王佐之才,为人类的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4. 大学生:作为一名大学生,我要努力学习,将来成为社会的王佐之才,为国家的繁荣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