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诛地灭
拼音tiān zhū dì miè
含义诛:杀死。比喻罪恶深重,为天地所不容。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五回:“我等六人中但有私意者,天地诛灭,神明鉴查。”
典故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五回:“我等六人中但有私意者,天地诛灭,神明鉴查。”
近义词
天理难容
反义词
天经地义
英文翻译
stand demmed by God <maybe excuted by heaven and destroyed by earth>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诛:杀死。比喻罪恶深重,为天地所不容。
成语举例:“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是剥削阶级的人生观。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诛,不能读作“zū”。
成语辨形:诛,不能写作“株”。
成语谜面:人寿
成语故事
从前某地县令新上任为了向老百姓表明能够秉公办事、清正廉明,特地在县衙门柱上写一副对联“得一文,天诛地灭;徇一情,男盗女娼。”时间久了他照样受贿与徇私枉法。有人问他为何,他说是不得一文不徇一情,没说二、三、四……。
详细解释
- 天诛地灭是一个由三个汉字组成的成语,表示某个人或某种行为罪恶到了极点,应该受到天地的惩罚。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罪大恶极的人或行为将会受到上天和大地的惩罚,不会有好下场。
使用场景
- 天诛地灭这个成语多用于形容罪恶行为极其严重的情况,例如指某个人犯下了极为恶劣的罪行,或某种行为违背了伦理道德的底线。
故事起源
- 《封神演义》是一个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讲述了商末周初的历史时期,商朝的残暴统治者纣王被封神的故事。在故事中,纣王的暴行引起了天地的愤怒,最终导致了他的灭亡。天诛地灭这个成语就来源于这个故事中的描写。
成语结构
- Subject + 天诛地灭
例句
- 1. 这个罪犯犯下了如此恶劣的罪行,应该天诛地灭。2. 这种恶劣的行为简直是罪大恶极,该受到天诛地灭。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记忆《封神演义》中纣王的故事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和起源。同时,可以将成语的每个字分别与相关的形象联想,例如“天”可以联想到上天,表示上天的惩罚;“诛”可以联想到斩杀,表示地面的惩罚;“地”可以联想到大地,表示地面的惩罚;“灭”可以联想到毁灭,表示彻底消灭。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封神演义》的内容,了解其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此外,还可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例如“罪大恶极”、“恶贯满盈”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这个小偷偷了那么多东西,他应该天诛地灭。2. 初中生:这个犯罪团伙的行为太过分了,他们应该天诛地灭。3. 高中生:这个腐败官员犯下了如此严重的罪行,他应该天诛地灭。4. 大学生:这个公司的违法行为已经到了罪恶到了极点的地步,他们应该天诛地灭。5. 成年人:那个杀人犯犯下了如此残忍的罪行,他应该天诛地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