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子之心
拼音chì zǐ zhī xīn
含义赤子:初生的婴儿。比喻人心地纯洁善良。
出处《孟子·离娄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典故出处
《孟子·离娄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近义词
赤胆忠心、耿耿忠心
反义词
蛇蝎心肠、狼心狗肺
英文翻译
man's natural kindness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赤子:初生的婴儿。比喻人心地纯洁善良。
成语举例:尧、舜、禹、汤、周、孔,时刻以救民济世为心,所谓赤子之心,原不过是“不忍”二字。(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一八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词
语法用法:作主语、宾语;含褒义,指报国之心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辨形:子,不能写作“了”。
成语谜面:最红的心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孟子与齐宣王谈论君臣之间的关系而一般正直人应有的态度。孟子说:所谓大人就是通达事理的人并没有奇特的地方,其可贵的地方就是在任何时候都没有失掉孩提时代的一片真心,像小孩子那样纯朴、真诚、热烈。
详细解释
- 赤子之心源自《诗经·小雅·鹿鸣之什·采薇》:“赤其血舞,白其皮。”赤子指纯洁无暇的心灵,赤子之心就是形容人心中纯真、善良、真诚的一面。这个成语强调了一个人心地纯真、坦诚,没有任何虚伪和狡诈之处。
使用场景
- 赤子之心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的心地纯真、善良,不受外界诱惑和世俗的腐蚀,保持着真诚和善意。可以用于表达对别人内心善良、真诚的赞赏,也可以用于自我描述或自我要求。
故事起源
- 《诗经·小雅·鹿鸣之什·采薇》中的“赤其血舞,白其皮”被认为是“赤子之心”成语的起源。这是一首描写鹿的诗,鹿的血红色,皮毛洁白,赤子之心的形象正是由此而来。
成语结构
- 主谓结构,由形容词“赤子”的名词性短语“之心”构成。
例句
- 1. 他虽年纪轻,却有着赤子之心。2. 只有保持赤子之心,才能保持纯真的灵魂。3. 她的赤子之心让人感动不已。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成“赤子之心”就像是一个纯洁的赤子,心中没有杂质和欺骗,保持着纯真和善良。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例如“赤子之情”、“赤子之爱”等,了解它们的意义和用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笑容里透露出赤子之心。2. 初中生:我们应该保持赤子之心,对待生活中的一切。3. 高中生:只有拥有赤子之心,才能成为真正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