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然道貌
拼音àn rán dào mào
含义指严肃的神态。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成仙》:“又八九年,成忽自至,黄巾氅服,岸然道貌。”
典故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成仙》:“又八九年,成忽自至,黄巾氅服,岸然道貌。”
近义词
道貌岸然
反义词
嬉皮笑脸
英文翻译
to look gentlemanly <to look severe and solemn>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指严肃的神态。
成语举例:中国士人,又有一种岸然道貌,根器特异,别树一帜,以号于众者。★清·邹容《革命军》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定语、状语;用于嘲讽人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近代
详细解释
- 岸然道貌是由“岸然”和“道貌”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岸然指的是庄重、严肃的样子,道貌指的是言行举止端正的态度。岸然道貌的含义是形容一个人的态度庄重,举止端正,言行举止都符合礼仪规范。
使用场景
- 岸然道貌常用于形容人的仪态庄重、言行举止端正的场合。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公众场合或重要场合中的表现,以及对待问题和事物的态度。
故事起源
- 岸然道貌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论语·述而》中。论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儒家经典之一,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在《论语·述而》中,有一段对话是这样的:“子曰:‘君子不器。’‘或曰:‘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末也。’‘曰:‘素行,或者从之;久矣哉!素行,以为者也。’”这段对话中的“素行”即指的是岸然道貌。后来,岸然道貌成为了一个独立的成语,用来形容人的仪态庄重和言行举止端正。
成语结构
- 岸然道貌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形容词组成,其中“岸然”修饰“道貌”。
例句
- 1. 他岸然道貌,举止庄重,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 在公众场合,我们要保持岸然道貌,言行举止要符合社会礼仪。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岸然道貌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岸边,面带庄重的表情,举止端正,形象地展示了岸然道貌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古代的礼仪文化和儒家思想,了解更多关于仪态庄重和言行举止的重要性。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讲课时,同学们都要保持岸然道貌,认真听讲。2. 初中生:在校园里,我们应该保持岸然道貌,不做不良行为。3. 高中生:作为学生干部,我要以岸然道貌的榜样力量,带领同学们做好学习和生活。4.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时,我们要保持岸然道貌,展现大学生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