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犬兔俱毙在词典中的解释
quān

犬兔俱毙

拼音quān tù jǜ bì

含义比喻双方同归于尽。

出处《战国策·齐策三》:“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典故出处

  • 《战国策·齐策三》:“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近义词

  • 同归于尽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比喻双方同归于尽。
    成语举例:《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一》:“若玩寇要君,但恐犬兔俱毙。”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状语、定语;指同归于尽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

  • 战国时期,齐国准备去攻打魏国,大臣淳于髡认为这样会两败俱伤,十分不利,就对齐王进谏:“天下最快的狗韩子卢去追天下最狡猾的兔子东郭逡,兔子在前面拼命跑,狗也拼命在追,经过一段时间,狗没追上兔子,双方都疲劳而死。”。

详细解释

  • 犬兔俱毙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用来形容两败俱伤的情况。犬和兔子都是弱小的动物,彼此之间既没有实力对抗,也没有逃脱的能力,所以最终都会被杀死。这个成语在描述两个对立的力量或者敌对的双方在激烈的冲突中,最终都会得不到好的结果,双方都会受到损失或失败的情况下使用。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两个对立的力量、敌对的双方或者竞争对手在激烈的冲突或竞争中,最终都会得不到好的结果,双方都会受到损失或失败的情况。

故事起源

  • 犬兔俱毙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寓言故事。故事中,有一只狗和一只兔子,它们发现自己被困在了一个没有出路的地方。由于双方实力悬殊,无法互相咬伤或逃脱,最终它们只能同归于尽,都被杀死了。这个故事被人们用来形容两败俱伤的情况,后来演变成了成语“犬兔俱毙”。

成语结构

  • 主语+动词+动宾短语

例句

  • 1. 在这场战斗中,双方都经历了激烈的交锋,最终犬兔俱毙。2. 这场竞争中,两家公司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最终犬兔俱毙。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狗和兔子一起被杀的情景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只狗和一只兔子被困在一个没有出路的地方,无法逃脱,最终都被杀死,形成犬兔俱毙的情景。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成语的故事和用法,可以阅读成语词典或相关的文化书籍,以丰富自己的汉语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在足球比赛中,两支队伍都非常拼搏,最后犬兔俱毙,比赛以平局结束。2. 初中生:这场辩论赛中,两个团队的观点都很强硬,最终犬兔俱毙,没有达成一致。3. 高中生:在这场商业竞争中,两家公司都采取了激烈的市场策略,结果犬兔俱毙,都遭受了严重的损失。

拆字解意

犬兔俱毙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