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眉之急
拼音rán méi zhī jí
含义燃:烧。火烧眉毛那样紧急。形容事情非常急迫。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六:“问:‘如何是急切一句?’师曰:‘火烧眉毛。’”《文献通考·市籴二》:“元祐初,温公入相,诸贤并进用,革新法之病民者,如救眉燃,青苗、助役其尤也。”
典故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六:“问:‘如何是急切一句?’师曰:‘火烧眉毛。’”《文献通考·市籴二》:“元祐初,温公入相,诸贤并进用,革新法之病民者,如救眉燃,青苗、助役其尤也。”
近义词
迫在眉睫、迫不及待
反义词
无足轻重、无关大局
英文翻译
extreme urgency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燃:烧。火烧眉毛那样紧急。形容事情非常急迫。
成语举例:此在目前,实救燃眉之急。(叶圣陶《前途》)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主语、谓语、宾语;形容心情等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燃,不能读作“yán”。
成语辨形:急,不能写作“极”。
成语辨析:燃眉之急和“十万火急”;都有“情况非常紧急”之意。但燃眉之急多用于形容事情或形势危急等;“十万火急”多用来形容命令;书信十分紧急。
成语谜面:火烧到眼前
歇后语:鼻凹里失火
成语故事
东汉末年,曹操想一统天下,接连打败刘表、刘琦,将刘备赶出新野,迫近东吴。孙权心里慌张,派鲁肃请诸葛亮到东吴商议联合抗曹。张昭看不起诸葛亮,说他根本没本事辅佐刘备,弄得现今的燃眉之急。诸葛亮舌战群儒取得胜利。
详细解释
- 燃眉之急是指事情紧急到了火烧眉毛的地步。比喻情况紧迫,必须立即解决。这个成语形象地用火烧眉毛来形容事情的紧迫程度,强调了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使用场景
- 可以用来形容紧急的情况,例如工作任务紧迫、生活困境迫在眉睫等等。
故事起源
- 《孟子·公孙丑下》:“燕雀戏藩柴,安识鸿鹄之志哉!”后来成为成语,形容人不能理解他人的胸怀和志向。
成语结构
- 燃眉之急
例句
- 1. 他的生意出现了燃眉之急,必须尽快采取措施解决。2. 考试即将开始,他突然发现自己还没开始复习,这真是燃眉之急啊!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燃眉之急”与火烧眉毛的形象联系起来,强调紧急情况的严重性来记忆这个成语。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紧急情况相关的成语,例如“火烧眉毛”、“迫在眉睫”等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忘记了明天要交的作业,现在真是燃眉之急。2. 初中生:比赛就要开始了,我们队员一个也没到,这可是燃眉之急啊!3. 高中生:考试前一天才开始准备,真是燃眉之急,希望能及时复习完。4. 大学生:论文要交了,但还有好多没写,现在真是燃眉之急,要加快速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