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鮀之佞
拼音zhù tuó zhī nìng
含义祝鮀,春秋卫人,能言善辩,或指其善以巧言媚人,后因以为佞人的典型。
出处《论语·雍也》:“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於今之世矣。”
典故出处
《论语·雍也》:“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於今之世矣。”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祝鮀,春秋卫人,能言善辩,或指其善以巧言媚人,后因以为佞人的典型。
常用程度:一般
详细解释
- 祝鮀是春秋时期楚国的一位大臣,他以佞言煽动楚王,最终导致楚国的灭亡。这个成语形容那些以虚假奉承之言欺骗他人,达到个人目的的人。
使用场景
- 常用于贬义,用来形容那些口才巧嘴甜、阴险狡诈的人,特别是那些为了个人利益而不择手段的人。
故事起源
- 祝鮀是楚国的一位权臣,他以谄媚的手段获得了楚王的信任,并且用佞言煽动楚王对抗强敌。然而,他的言辞和行动最终导致了楚国的灭亡。这个成语的起源就是源自祝鮀的故事。
成语结构
- 由“祝鮀”和“之佞”两个词组成。
例句
- 1. 他总是用祝鮀之佞来迷惑别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2. 这个政客以祝鮀之佞获得了选民的支持。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祝鮀之佞”记忆为一个骗子的形象,他用虚伪的言辞和奉承的手段欺骗他人。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更多类似的成语,如“谄媚奉承”、“巧言令色”等,来拓展对口才巧嘴甜、阴险狡诈行为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用祝鮀之佞说服老师给他加分。2. 初中生:这个政客利用祝鮀之佞赢得了选民的支持。3. 高中生:他以祝鮀之佞迷惑了公司的高层,成功晋升了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