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法自弊
拼音wéi fǎ zì bì
含义作定自弊。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
典故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
近义词
作法自毙
反义词
嫁祸于人
英文翻译
conduct law to limit oneself <create laws only to destruct oneself>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作定自弊。
成语举例: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八年》:“毅叹曰:‘为法自弊,一至于此!’”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指作法自毙
成语结构:紧缩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秦孝公任用商鞅在秦国进行一系列政治和经济制度改革,太子驷触犯新法被商鞅定罪。秦国逐渐富强起来。后来太子驷成为秦惠文王,他公报私仇要治商鞅罪过。商鞅出逃,没人敢收留,没想到商鞅作法自毙,被秦王所杀。
详细解释
- 指一个人或者一个团体为了逃避法律的制裁,而采取了不利于自己的行为或者措施。
使用场景
- 可以用于描述那些为了逃避法律责任而采取的不利于自己的行为或者措施。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来源于中国古代的一则寓言故事。故事中,有一个人偷了别人的东西,被人发现后,他害怕受到法律的制裁,就主动将偷来的东西烧毁了,以为这样就能逃避法律的制裁。然而,他的这种行为实际上是为了逃避法律而自己损害了自己,最终还是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成语结构
- 为+法+自+弊
例句
- 1. 他为了逃避法律的制裁,不惜为法自弊,结果反而给自己带来了更大的麻烦。2. 不要为了逃避法律责任而采取为法自弊的行为,这样只会让事情变得更加糟糕。
记忆技巧
- 可以将“为法自弊”拆解成为+法+自+弊,然后联想到一个人为了逃避法律责任而自己损害自己的形象和利益,从而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法律制裁和法律责任的知识,以及如何正确对待法律问题。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为了不被老师发现,把作业本撕了,真是为法自弊。2. 初中生:他为了逃避法律的制裁,不顾自己的安全,开车闯红灯,简直是为法自弊。3. 高中生:他为了逃避法律的追究,销毁了与案件有关的证据,结果只是为法自弊,被判了更重的刑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