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夕之危
拼音dàn xī zhī wěi
含义旦夕:比喻短时间内。危:危险。形容危险逼近。
出处《三国志·蜀志·孟光传》:“旦夕之危,倒悬之急。”
典故出处
《三国志·蜀志·孟光传》:“旦夕之危,倒悬之急。”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旦夕:比喻短时间内。危:危险。形容危险逼近。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指危险迫在眉睫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旦夕之危源自《左传·襄公十五年》:“晋侯使我伐郑,其旦暮而不至,我伐之矣。”意为危险就在眼前,随时可能发生。形容局势十分危急,灾难随时可能降临。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危险局势、危机时刻。可以用来描述个人、团体、国家等面临的危险局面,提醒人们警惕危险的可能性。
故事起源
- 旦夕之危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历史事件。故事中,晋国的君主命令部队进攻郑国,但部队却没有按时到达。晋国君主意识到这个错误,后悔不已,因为危险就在眼前,随时可能遭受郑国的反击。这个故事成为了成语“旦夕之危”的来源。
成语结构
- 旦夕之危是一个四字成语,由“旦夕”和“之危”两个部分组成。其中,“旦夕”表示时间的短暂,意味着危险随时可能发生,“之危”表示危险的状态。
例句
- 1. 这个国家正面临着旦夕之危,我们必须采取措施应对。2. 他的健康状况非常不稳定,随时可能陷入旦夕之危。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旦夕之危”与“危险就在眼前,随时可能发生灾难的局势”联想在一起,形象地理解和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危险相关的成语,如“危在旦夕”、“危如累卵”等,以扩大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考试前没有好好复习,现在感到自己处于旦夕之危。2. 初中生:我们班级的成绩一直不太好,这次期末考试是我们班的旦夕之危。3. 高中生:毕业考试对我来说是一次旦夕之危,我必须努力才能取得好成绩。4. 大学生:找工作的过程对很多人来说是一段旦夕之危的时期,需要面对各种挑战和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