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在词典中的解释
wànshìbèizhǐqiàndōngfēng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拼音wàn shì jù bèi,zhǐ qiàn dōng fēng

含义一切都准备好了,只差东风没有刮起来,不能放火。比喻什么都已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典故出处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英文翻译

  • Everything is ready,and all that we need is an east wind. <all is ready except what is crucial>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一切都准备好了,只差东风没有刮起来,不能放火。比喻什么都已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
    成语举例:我们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只要机器一来,马上就可以安装了。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分句;指等待时机
    成语结构:复句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

  • 三国时代,在赤壁发生了一次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叫“赤壁之战”。
    当时魏军的曹操拥兵百万,想吞并南方。吴、蜀就联合起来,一起对抗魏。
    吴军的统帅周瑜和蜀军的军师诸葛亮在一起研究攻打曹操的方案。他们决定利用曹操狂妄自大的轻敌情绪,采用火攻的作战方案。
    周瑜先用反间计,诱使曹操杀死了曹军中熟悉水战、可以抵挡他们的得力将领蔡瑁、张允。接着又叫庞统假作献计,骗曹军把战船连在一起。这样,如果着起大火,战船不能分开,曹操的军队就会全军覆没。
    周瑜又使出“苦肉计”:当着很多人的面痛打老将黄盖,然后让黄盖去诈降曹操。实际上,黄盖在归降的船中装满了容易燃烧的物品,准备诈降时冲向曹营,发起火攻。
    一切都安排好了,周瑜却高兴不起来,反而忧虑成疾,卧床不起。原来,要达到火攻的目标,还需要一个很重要的条件——要向北岸曹军放火,必须依仗着东南风才能办到。而当时正当隆冬季节,天天都刮西北风。
    诸葛亮拜访周瑜,周瑜急切地请教诸葛亮有什么办法。诸葛亮对周瑜说,自己能呼风唤雨,可以借三天三夜东南风来帮助周瑜放火。
    周瑜立即命人筑了一个土台,叫“七星坛”。诸葛亮在“七星坛”上祈求东南风。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通过气象观察,预测到了刮东南风的日期。到了预定的日期,果然东南风大作,周瑜顺利地完成了他的火攻计划。
    这个故事形成了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比喻什么都准备好了,就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

详细解释

  • 这个成语源自《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这个故事。故事中,杜十娘为了夺回被抢走的宝箱,事先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只差东风吹来宝箱就可以浮起,但最后却因为缺少东风而功败垂成。因此,“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形容一切都已经做好,只差最后一步才能成功。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一切准备工作都已经就绪,只差最后一步或最后一点努力就能取得成功的情况。也可用于形容某种条件或因素的缺失,使得事情无法完成或达到预期目标。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明代文学家杨慎的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故事中的杜十娘为了夺回被抢走的宝箱,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只差东风吹来宝箱才能浮起,但最终因为缺少东风而功亏一篑。

成语结构

  • 主语“万事俱备”,谓语“只欠”,宾语“东风”。

例句

  • 1. 考试前,他把所有的知识都复习了一遍,现在只欠东风了。2. 比赛前,队员们进行了充分的训练和备战,现在只欠东风了。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想象一个准备完备的船只,只差东风吹来才能起航,来记忆这个成语的意义。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更多关于杜十娘的故事和其他与准备工作有关的成语,如“事半功倍”、“事倍功半”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已经把作业写完了,只欠妈妈检查一下。2. 初中生:我们班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只欠比赛的机会。3. 高中生:我已经学习了很多知识,只欠考试的机会。4. 大学生:我已经准备好了简历和面试技巧,只欠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的机会。

拆字解意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成语造句

  •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造句(精选16条)

    1、我们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要是解决了燃料问题,车队马上就能出发。2、制作吸血鬼披风的任务现已万事俱备,只欠东风.3、,恒昌粮油铺终于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4、而自己提前让纳兰嫣撤下了庄园周遭的结界更是让欧阳瑾知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