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二三君子在词典中的解释
èrsānjūn

二三君子

拼音èr sān jūn zǐ

含义犹二三子。

出处《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汉书·楚元王传》:“故下明诏,试《左氏》可立不,遣近臣奉指衔命,将以辅弱扶微,与二三君子比意同力,冀得废遗。”

典故出处

  •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汉书·楚元王传》:“故下明诏,试《左氏》可立不,遣近臣奉指衔命,将以辅弱扶微,与二三君子比意同力,冀得废遗。”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犹二三子。
    成语举例:六十老翁无所取,~不相遗。 ★唐·包佶《戏题诸判官厅壁》诗
    常用程度:一般

详细解释

  • 二三君子是指有品德高尚、有学问才能的人,也可以泛指少数精英。该成语强调了人的品德和修养的重要性,不仅要有学问和智慧,还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有才德、有修养的人,也可用于形容某个领域或某个团体中的少数精英。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来源于《论语·子罕篇》,其中有一段对话如下: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这段对话中,孔子谈到了利、命、仁三个方面,然后问道

  • “有几个人认为我是隐居起来的吗?”他的弟子回答说:“我没有见过把德行看得比色欲重要的人。”孔子听后便说:“二三子,人数不多,但也不是没有。”从此,"二三君子"这个成语就有了。

成语结构

  • 主语+谓语+宾语

例句

  • 1. 他是一个二三君子,有学问、有品德,深受大家的尊敬。2. 这个团队里只有他们几个是真正的二三君子,其他人都不如他们。

记忆技巧

  • 可以将“二三君子”和“有才德、有修养的人”联系起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法来记忆这个成语。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论语》中的其他成语和故事,深入学习孔子的思想和道德伦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是我们班级的二三君子,成绩好、品德好,是大家学习的榜样。2. 初中生:这个社团里的几个二三君子,才艺全面,能歌善舞,也善于组织活动。3. 高中生:他们是学校的二三君子,不仅成绩优秀,还积极参加公益活动,为社会做出了贡献。4. 大学生:这个团队里的几个二三君子,专业能力强,沟通协作能力也很好,是团队的核心力量。

拆字解意

二三君子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