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句寻章
拼音zhāi jù xún zhāng
含义摘取、搜寻文章的片断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出处元·汤式《一枝花·赠人》套曲:“论文时芸窗下摘句寻章,论武时柳营内调丝弄竹。”
典故出处
元·汤式《一枝花·赠人》套曲:“论文时芸窗下摘句寻章,论武时柳营内调丝弄竹。”
近义词
寻章摘句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摘取、搜寻文章的片断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成语举例:老夫少年虽曾摘句寻章,推敲一道,从未谙之,这些壁间之作都是小女代为,不过初学涂鸦,有何好处。★清·烟霞散人《凤凰池》第四回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抄袭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摘句寻章原指通过摘取文中的几个句子或章节来推理出整个文意或情节。现在泛指通过局部的信息或线索来推测整体的情况或事物。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通过一部分信息来推测整体情况的情况,也可以用于文学评论、推理等领域。
故事起源
- 《史记·楚世家》中记载了楚王项羽与刘邦的故事。当时,项羽被困在垓下,刘邦派人给他送来一封信,信中只有“我刘刘刘”三个字。项羽看到这封信后,立刻明白了刘邦的意思,他的名字中也有“项项项”三个字,于是他明白了刘邦要与他共同对抗秦朝的意图。这个故事中的“摘句寻章”就是指通过摘取一部分文字来推测整个情况。
成语结构
- 主语+动词+宾语+定语
例句
- 1. 他只看了文章的开头几句就明白了作者的意图,真是摘句寻章。2. 面对复杂的情况,我们需要摘句寻章,从局部的信息中推测整体的情况。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摘句寻章”想象成一个人在一本书中摘取几个句子或章节来推测整个故事的情节,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以偏概全”、“断章取义”等,来扩展对于通过部分信息推测整体情况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阅读中遇到了陌生的词语,但通过摘句寻章,我还是能够猜出它的意思。2. 初中生: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篇作文,只给了一个开头句子,让我们摘句寻章,写出整篇文章的情节。3. 高中生:在阅读一本小说时,我通过摘句寻章,推测出了主人公的真实身份。4. 大学生:研究一部文学作品时,我们常常要通过摘句寻章,来推理出作者的写作意图。5. 成年人:在解决问题时,我们需要通过摘句寻章,从局部的信息中推测整体的情况,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