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阿保之劳在词典中的解释
ēbǎozhīláo

阿保之劳

拼音ē bǎo zhī láo

含义阿保:保护养育。保护养育幼儿的功劳

出处《晋书 顾和传》:“帝以保母周氏有阿保之劳,颌假其名号,内外皆奉诏。”

典故出处

  • 《晋书 顾和传》:“帝以保母周氏有阿保之劳,颌假其名号,内外皆奉诏。”

近义词

  • 阿保之功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阿保:保护养育。保护养育幼儿的功劳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主语、宾语;指父母的成绩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阿保之劳源自于《左传·僖公十一年》:“晋侯使郤缺聘于齐,曰:‘寡君有疾,疾笃,不能自来,请使者阿保之劳。’”阿保之劳的“阿保”是指阿谀奉承, “之劳”指不必要的辛劳。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为了取悦他人而做出的无用功。

使用场景

  • 阿保之劳常用于贬义,用来形容某人为了讨好别人而做出的无用努力。可以用于描述某人为了面子而做出的不必要的工作或行为。

故事起源

  • 据《左传》记载,晋侯因为身体不好,不能亲自去齐国向齐国君主道贺,便派遣郤缺代表自己去齐国。晋侯在派郤缺出使时,特意嘱咐他“阿保之劳”,即不必要的奉承和辛劳。这个故事成为后人常用的成语。

成语结构

  • 主谓结构,由“阿保”和“之劳”两个成语组成。

例句

  • 1. 他为了讨好上司,整天阿保之劳,结果一无所获。2. 这个人总是阿保之劳,不知道他在做什么。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阿保之劳”中的“阿保”理解为“阿谀奉承”,“之劳”理解为“无用辛劳”。可以通过与讨好上司的情景结合,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阿保之劳”意义相近的成语,例如“巧言令色”、“媚上欺下”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为了讨好老师,整天阿保之劳,结果也没得到好成绩。2. 初中生:为了在同学面前显得厉害,他总是阿保之劳,但大家都觉得他很做作。3. 高中生:为了在高考中表现出色,他每天都阿保之劳,努力学习到深夜。4. 大学生:为了在实习公司获得好评,他不断阿保之劳,但最终还是没有得到正式聘用的机会。

拆字解意

阿保之劳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