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胎换骨
拼音duó tāi huàn gǔ
含义本为道家语,指夺人之胎以转生,易去凡骨为仙骨。后比喻学习前人不露痕迹,并能创新。
出处宋·释惠洪《冷斋夜话》卷一:“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
典故出处
宋·释惠洪《冷斋夜话》卷一:“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
近义词
脱胎换骨
英文翻译
seize somebody's body and be reincarnated as an immortal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本为道家语,指夺人之胎以转生,易去凡骨为仙骨。后比喻学习前人不露痕迹,并能创新。
成语举例:安知夺胎换骨无金丹,不使此莲此菊此桃万亿化身合为一。(清 黄遵宪《以莲菊桃杂供一瓶作歌》诗)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比喻学习经验不断创新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胎,不能读作“tái”。
成语故事
夺胎换骨原是道家的说法即吃了金丹换去凡骨凡胎后成仙。古代文人借用以前古文的意思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黄庭坚认为这是换骨法,深入研究古文的原意进一步加以刻划形容,这叫夺胎法。也有人说不蹈古人一言一句,用夺胎换骨法可以点铁成金。
详细解释
- 夺胎换骨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比喻通过某种手段改变或替换原有的身份、能力、特征等。夺胎指的是在胎儿发育过程中,通过某种方式改变或替换其身体构造;换骨指的是通过替换自己的骨骼来改变身体的形态。这个成语主要用于形容某人通过非常规的手段,达到改变自己身份或能力的目的。
使用场景
- 夺胎换骨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用得较少,但可以在讨论某人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成功或改变自己形象的情况下使用。
故事起源
- 夺胎换骨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传说。相传在古代,有一个名叫“鲁班”的木匠,他非常擅长制作木雕。有一天,鲁班遇到了一个奇怪的老人,老人告诉他只要替换自己的骨骼,就能获得超凡的能力。鲁班相信了老人的话,通过一种神秘的方法替换了自己的骨骼,从而获得了非凡的木匠技艺。后来,人们用“夺胎换骨”来形容某人通过特殊手段改变自己的身份或能力。
成语结构
- 夺胎换骨是一个四个字的成语,由两个动词组成。
例句
- 1. 他通过夺胎换骨,成为了一名顶级的武术家。2. 她用夺胎换骨的方式改变了自己的形象,成为了一位杰出的演员。
记忆技巧
- 你可以将“夺胎换骨”这个成语想象成一个人通过神秘的方式,从母亲的子宫里偷偷换掉了自己的骨骼,最终成为了一个超级英雄。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你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有趣的成语,了解它们的起源和用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通过夺胎换骨,变成了一个了不起的篮球运动员。2. 初中生:她用夺胎换骨的方式,改变了自己的学习方式,变得更加聪明。3. 高中生:他通过夺胎换骨,改变了自己的形象,成为了一个受人尊敬的社会活动家。4. 大学生:她通过夺胎换骨,从一个普通的学生变成了一个成功的创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