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逸恶劳
拼音hào yì wù láo
含义逸:安逸;恶:讨厌、憎恨。贪图安逸,厌恶劳动。
出处《后汉书·郭玉传》:“其为疗也,有四难焉:自用意而不任臣,一难也;将身不谨,二难也;骨节不强,不能使药,三难也;好逸恶劳,四难也。”
典故出处
《后汉书·郭玉传》:“其为疗也,有四难焉:自用意而不任臣,一难也;将身不谨,二难也;骨节不强,不能使药,三难也;好逸恶劳,四难也。”
近义词
游手好闲、好吃懒做
反义词
不辞辛劳、旰食宵衣
英文翻译
love leisure and hate labour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逸:安逸;恶:讨厌、憎恨。贪图安逸,厌恶劳动。
成语举例:岂古之人有所异哉?好逸恶劳,亦犹夫人之情也。(清 黄宗羲《原君》)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好,不能读作“hǎo”;恶,不能读作“è”。
成语辨形:恶,不能写作“务”;逸,不能写作“怡”。
成语辨析:见“好吃懒做”。
成语故事
东汉时期,太医郭玉医术很高明,经常手到病除,他为人仁义厚道,为穷苦百姓治病尽心尽力,药到病除,为达官贵人治病经常不见效。汉和帝问他为什么会这样?郭玉回答达官贵人自做主张,态度不谦和,好逸恶劳,不愿配合治疗。
详细解释
- 好逸恶劳是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字面意思是喜欢逸乐,讨厌劳动。它形容人们追求享受、懒惰,不愿意付出努力去工作或学习。
使用场景
- 好逸恶劳常用于贬义的语境中,用来批评那些懒散、不思进取、不努力工作的人。它可以用来形容某些人对于工作、学习或生活上的懒惰态度。
故事起源
- 《汉书·东方朔传》记载了一个关于好逸恶劳的故事。东方朔是东汉末年的一位文学家,他因为好逸恶劳的生活态度而被人诟病。在他的一次宴会上,他让仆人们穿上他的衣服,自己则穿上仆人们的衣服,以显示自己“好逸恶劳”的生活态度。这个故事流传下来,成为形容好逸恶劳的成语。
成语结构
- 好逸恶劳是一个由形容词和动词组成的成语,其中“好逸”是形容词,意为喜欢逸乐;“恶劳”是动词,意为讨厌劳动。
例句
- 1. 他整天只知道玩游戏,真是个好逸恶劳的人。2. 这个学生好逸恶劳,从来不主动完成作业。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好逸恶劳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坐在舒适的沙发上,享受着悠闲的时光,懒洋洋地摇着扇子,一边吃着水果,一边看着电视。这个形象可以帮助记忆好逸恶劳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其他与劳动、懒惰相关的成语,如“勤劳致富”、“懒散无为”等,可以帮助加深对好逸恶劳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喜欢好逸恶劳的同学,他们总是不写作业。2. 初中生:好逸恶劳的人注定无法成功,只有努力奋斗才能实现梦想。3. 高中生:大学生活需要自律,不能沉迷于好逸恶劳的娱乐活动。4. 大学生:好逸恶劳的习惯会阻碍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通过以上学习指南,你可以全面了解“好逸恶劳”这个词语的含义、用法和故事起源,同时也可以通过记忆技巧更好地记忆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