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之若浼
拼音bì zhī ruò měi
含义指躲避惟恐不及,生怕沾污了自身。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推恶恶之心,思与乡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将浼也。”赵岐注:“与乡人立,见其冠不正,望望然,惭愧之貌也,去之恐其污己也。”
典故出处
《孟子·公孙丑上》:“推恶恶之心,思与乡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将浼也。”赵岐注:“与乡人立,见其冠不正,望望然,惭愧之貌也,去之恐其污己也。”
英文翻译
avoid somebody like the plague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指躲避惟恐不及,生怕沾污了自身。
成语举例:他一口拒绝,避之若浼。★夏衍《感谢德莱塞》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回避
成语结构:补充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避之若浼是一种用来形容人们回避或避免某种不好或糟糕的事物或情况的成语。浼在这里表示污浊、肮脏的意思。避之若浼意味着尽量避免接触或参与一些不好的事情,就像避开满身污浊的水一样。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人们对于不好或糟糕的事物的回避或避免。它可以用于各种场合,例如在工作中避免与不良同事合作,或者在生活中避免与不好的人交往。它也可以用于形容人们对于不好的习惯或行为的回避,例如戒烟、戒酒等。
故事起源
- 据说,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古代的一个故事。有一位叫杨国忠的官员,他非常勤奋且有才华,但他的官位一直不高。有一天,他参与了一场招待宴会,宴会上供应的酒水非常肮脏,但其他人都不敢拒绝。杨国忠却毫不犹豫地避开了这些污浊的酒水,因为他知道这对他的身体和声誉都不好。这个故事后来就演变成了成语“避之若浼”,用来形容人们回避或避免不好的事物。
成语结构
- 这个成语由四个汉字组成,分别是“避”、“之”、“若”和“浼”。
例句
- 1. 他一直避之若浼,不愿意与那个坏人接触。2. 在面对困难时,我们应该避之若浼,而不是去逃避。3. 他对于那些不良习惯避之若浼,保持了良好的生活习惯。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这个成语与避开污浊的水联系起来来记忆它。想象自己站在一条满是污浊水的河边,然后决定避开它,不让自己的身体被污染,就像避开不好的事物一样。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避之若浼相关的成语和类似的表达方式,可以拓展你的词汇和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喜欢欺负别人的孩子,所以我会避之若浼。2. 初中生:我不喜欢参与一些不良的活动,所以我会避之若浼。3. 高中生:我不喜欢沉迷于手机游戏,所以我会避之若浼。4. 大学生:我不喜欢与那些消极的人交往,所以我会避之若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