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大论
拼音cháng piān dà lùn
含义滔滔不绝的言论。多指内容烦琐、词句重复的长篇发言或文章。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八回:“原稿在哪里?倒要细细看看,长篇大论,不知说的是什么。”
典故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八回:“原稿在哪里?倒要细细看看,长篇大论,不知说的是什么。”
近义词
空洞无物、冗词赘句
反义词
短小精悍、言简意赅、简明扼要
英文翻译
lengthy article (speech) < be prosy and diffuse>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滔滔不绝的言论。多指内容烦琐、词句重复的长篇发言或文章。
成语举例:诗上所叙闺臣姐姐事迹,长篇大论,倒象替他题了一个小照。(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九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状语;含贬义,指内容空洞、重复繁琐的言论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长,不能读作“zhǎnɡ”。
成语辨形:篇,不能写作“翩”。
成语谜面:最长的议论文
详细解释
- 长篇大论是指言辞冗长,内容繁琐的漫长论述。形容人在讲话或写文章时喜欢罗嗦、废话连篇,不能简明扼要地表达观点或论述事物。
使用场景
- 长篇大论常用于贬义,用来批评那些言辞冗长、废话连篇的人或文章。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对某人的讲话或文章进行嘲讽和讽刺。
故事起源
- 长篇大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人雅士。在古代,言辞冗长、内容繁琐的漫长论述常常被视为一种矫揉造作的表现。因此,长篇大论一词就用来形容这种言辞冗长的现象。
成语结构
- 长篇大论由“长篇”和“大论”两个词组成,其中“长篇”形容词修饰“大论”名词。
例句
- 1. 他的演讲总是长篇大论,听得人昏昏欲睡。2. 这篇文章写得太长篇大论了,根本没有重点。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长篇大论”与冗长的文章或讲话联系起来,形象地想象一个人在讲话时不停地说个不停,内容拖泥带水,像是在写一篇漫长的文章。
延伸学习
- 学习“长篇大论”这个成语时,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风格,例如如何写出简洁明了的文章或讲话。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讲课的时候总是长篇大论,我们都有点困了。2. 初中生:我爸爸写的文章太长篇大论了,我都懒得看。3. 高中生:这个老师上课总是长篇大论,我们都有点烦了。4. 大学生:这篇论文写得太长篇大论了,根本没有重点。5. 成年人:他说话总是长篇大论,没办法和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