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故犯
拼音míng zhī gù fàn
含义明明知道不能做,却故意违犯。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九:“问:‘一切含灵具有佛性,既有佛性,为甚么却撞入驴胎马腹?’师曰:‘知而故犯。’”
典故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九:“问:‘一切含灵具有佛性,既有佛性,为甚么却撞入驴胎马腹?’师曰:‘知而故犯。’”
近义词
知法犯法
反义词
知过必改
英文翻译
do sth. one knows is wrong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明明知道不能做,却故意违犯。
成语举例:此物既与人无益,如何令尊伯伯却又栽这许多?岂非明知故犯么?(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一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紧缩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辨形:故,不能写作“固”。
成语辨析:明知故犯与“知法犯法”有别:明知故犯语义轻;“知法犯法”语义重。
成语谜面:法官坐班房
歇后语:装着宪法行凶
详细解释
- 明知故犯是一个形容词词组,用来形容一个人明明知道某件事是错误或违法的,却故意去做。这个词语强调了人们故意违反原则或规定的行为,并且表示这种行为是有意的,不是出于无知或疏忽造成的。
使用场景
- 明知故犯这个词语常常用来批评那些明明知道是错的事情却故意去做的人。它可以用来形容违反法律、规章制度、道德准则或约定的行为,也可以用来形容在工作、学习或生活中故意犯错的人。
故事起源
- 明知故犯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汉书·贾谊传》中。贾谊是西汉时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在书中使用了这个词语来形容当时的一些官员,意思是他们明明知道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却故意去犯错。这个成语后来被广泛使用,并成为了现代汉语中的常用词语。
成语结构
- 明知故犯是一个由三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每个字的意思分别是明知道、故意和犯错。这个成语的结构比较简单,容易理解和记忆。
例句
- 1. 他明知故犯地违反了公司的规定,结果被开除了。2. 她明知故犯地偷了别人的东西,却没有受到任何惩罚。3. 这个学生明知故犯地抄袭了别人的作业,被老师发现了。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这个成语与一个具体的场景联系起来来记忆它。想象一个人明明知道某件事是错的,但他故意去做,并且最终遭到了惩罚的情景。这样的场景可以帮助你记忆明知故犯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延伸学习
- 如果你想进一步学习和了解明知故犯这个成语,可以阅读相关的文章、故事或书籍。你也可以尝试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记录身边发生的明知故犯的事情,以加深对这个成语的理解和运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明知故犯地把别人的铅笔折断了。2. 初中生:她明知故犯地抄袭了同学的作业。3. 高中生:他明知故犯地迟到了,却找了个借口说是交通堵塞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