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多行不义必自毙在词典中的解释
duōxíng

多行不义必自毙

拼音duō xíng bù yì bì zì bì

含义坏事干多了,结果是自己找死。

出处《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典故出处

  • 《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近义词

  • 作茧自缚、作法自毙、自食其果

英文翻译

  • a wicked person is sure to bring destruction to himself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坏事干多了,结果是自己找死。
    成语举例:“多行不义必自毙”,这是有史以来的天经地义。(郭沫若《武则天》第四幕)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分句;用于坏人
    成语结构:复句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

  • 春秋时期,郑国君王郑武公有两个儿子,一个称“庄公”,一个称“共叔段”。
    郑武公死后,由他的大儿子郑庄公继位。可是庄公的弟弟共叔段在偏爱他的母亲姜氏的支持下,竭力扩充自己的封地,积极进行夺取王位的准备工作。
    郑庄公的大臣祭仲知道后,力劝庄公,说:“君王要及早安排啊,共叔段的势力已经很强了,再这样下去,您的王位会被他篡取的!”
    庄公听了,却道:“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意指:一个人若不仁义的事情做多了,必定会自取灭亡,你就等着吧!
    果真,共叔段的势力在不断扩大,将郑国的西、北部边境招于自己门下,直至廪延。同时,他在不停地修筑城池、屯田积兵,并让其母亲姜氏里应外合,攻下郑都。
    庄公早有防备,趁共叔段进军郑都时,出奇兵攻其窝穴。长久受共叔段压迫的农民们也参与战斗,使共叔段兵败,逃亡他处,而庄公出军追杀,最后使共叔段走投无路,被逼自杀。

详细解释

  • 多行不义必自毙是一个警示人们不要做坏事的成语。它的意思是,一个人如果一直做不义之事,最终会因自己的恶行而自取灭亡。这个成语强调了善恶有报,不论是在道德层面还是在法律层面,坏人最终都会受到惩罚。

使用场景

  • 多行不义必自毙常用于告诫别人不要做违法、不道德或不正当的事情。它可以用来警告那些企图通过不公平手段获取利益的人,提醒他们应该遵守法律和道德准则。

故事起源

  • 《诗经·小雅·车攻》中有一首诗,其中有一句“多行不义,必自毙”。这首诗表达了对坏人最终会因其所作所为而自取灭亡的警示。

成语结构

  • 多行不义必自毙由五个汉字组成,每个字的意思分别是:多,行,不,义,必,自,毙。

例句

  • 1. 他一直以来都在做违法的事情,多行不义必自毙。2. 那个贪官贪污腐败多年,多行不义必自毙,最终被法律严惩。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多行不义必自毙”与其含义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一直做坏事,最终被自己的恶行所毁灭的情景,这样可以帮助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其他相关的成语,如“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或“恶贯满盈”。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学校有一位同学常常欺负别人,多行不义必自毙。2. 初中生:我们应该遵守规则,不要做违法的事情,多行不义必自毙。3. 高中生:那个学生一直作弊,多行不义必自毙,最终被学校开除了。

拆字解意

多行不义必自毙成语造句

  • 多行不义必自毙造句(精选17条)

    1、等待共叔段欲夺君位时,庄公将其一举擒拿,最后还扣上一个“多行不义必自毙”的帽子。2、这个害人精终于受到法律的制裁,真是天公地道,这就叫多行不义必自毙。3、刘备面色平静,毫无恚色,朗声以‘左传’答之道:“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