殒身不恤
拼音yǔn shēn bù xù
含义殒:牺牲;恤:顾惜。牺牲生命也不顾惜。
出处鲁迅《记念刘和珍君》:“至于这一回……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没有消亡的明证。”
典故出处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至于这一回……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没有消亡的明证。”
近义词
慷慨捐生、慷慨赴义
反义词
贪生怕死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殒:牺牲;恤:顾惜。牺牲生命也不顾惜。
成语举例:至于这一回……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没有消亡的明证。(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定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复句式
产生年代:现代
成语正音:殒,不能读作“shǔn”。
成语辨形:殒,不能写作“损”。
详细解释
- 殒身不恤是一个形容词性短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对自身的安危毫不在乎,甚至不顾自己的生死。这个成语表达了一个人为了某种目的或理念,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全,甚至可以献出生命。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那些无私奉献、勇于牺牲的人。可以用来形容为了国家、家庭、事业等而不顾个人安危的人。
故事起源
- 据说,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位叫程咬金的将军。程咬金是唐朝时期的一位著名将领,他在战场上表现出极高的勇气和忠诚。有一次,程咬金在一次战斗中被敌军围困,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选择奋不顾身地杀出重围,最终成功突围。这个故事传扬开来,人们用“殒身不恤”来形容程咬金的勇气和无私奉献精神。
成语结构
- 殒身不恤是一个四个字的成语,其中“殒身”表示牺牲自己的生命,“不恤”表示不顾、不关心。
例句
- 1. 他为了保护家人,殒身不恤地冲向了火海。2. 这位医生日夜奋战在抗击疫情的一线,真是殒身不恤。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在火海中奋不顾身地冲向前去,表示他不顾自己的安危,这就是“殒身不恤”。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勇气、忠诚、无私奉献相关的成语,如“舍己救人”、“视死如归”等,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中对这些美德的崇尚。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爸爸为了保护我们,殒身不恤地冲向了地震中心。2. 初中生:那位护士在抗击新冠疫情时,殒身不恤地去了武汉。3. 高中生:这位英雄警察在执行任务时,殒身不恤地冲向了危险区域。4. 大学生: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他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安稳的生活,殒身不恤地投身于创业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