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滔不绝
拼音tāo tāo bù jué
含义滔滔:形容流水不断。象流水那样毫不间断。指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
出处五代后周·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走丸之辩》:“张九龄善谈论,每与宾客议论经旨,滔滔不竭,如下阪走丸也。”
典故出处
五代后周·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走丸之辩》:“张九龄善谈论,每与宾客议论经旨,滔滔不竭,如下阪走丸也。”
近义词
源源不断
反义词
张口结舌、哑口无言
英文翻译
talk eloquently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滔滔:形容流水不断。象流水那样毫不间断。指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
成语举例:斡离不得汪豹献了李刘隘口,无人阻当,滔滔不绝,把十万大兵尽数渡了黄河。(清 陈忱《水浒后传》第二十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状语、定语;形容话多
成语结构:补充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不,不能读作“bú”。
成语辨形:滔,不能写作“涛”。
成语辨析:滔滔不绝与“口若悬河”区别在于:滔滔不绝偏重于形容说话流畅;而“口若悬河”偏重于形容口才好。
成语谜面:浩浩荡荡
歇后语:水库开了闸
成语故事
唐朝时期,中书侍郎张九龄负责吏部选拔人才,他主张不循资格用人,设十道采访使,受到皇帝的赞许。他不但能很好地协助皇帝处理政务,而且是有才的诗人。他能言善辩,每当谈论经书时总是滔滔不绝,像下阪走丸一样毫无阻碍。
详细解释
- 形容口才流利,说话连贯不断。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的口才好,能够连续不断地说话。
故事起源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有一则故事,说的是齐国有一位叫做滔滔的人,他非常善于辩论,口才流利,能够连续不断地说话。后来,人们就用“滔滔不绝”来形容口才好的人。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副词+副词
例句
- 1. 他在演讲比赛中滔滔不绝地说了一个小时。2. 她是一个滔滔不绝的谈话家,无论什么话题都能说个不停。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滔滔不绝”与江水连绵不断的景象联系在一起,这样可以更容易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滔滔江水”、“滔滔不断”等,来扩展对口才流利的描述。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滔滔不绝地讲解了一堂有趣的课程。2. 初中生:他在辩论赛上滔滔不绝地驳斥对方的观点。3. 高中生:她是一个滔滔不绝的演讲家,每次演讲都能够打动人心。4. 大学生:他的口才非常好,滔滔不绝地说话让人难以打断。以上是关于成语“滔滔不绝”的全面学习指南,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