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不释卷
拼音shǒu bù shì juàn
含义释:放下;卷:指书籍。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出处《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典故出处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近义词
学而不厌、爱不释手
反义词
不学无术
英文翻译
always with a book in one's hand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释:放下;卷:指书籍。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成语举例:闵象南老好观书,年七十余,每夜漏下二三十筹,手不释卷。(清 王晫《今世说 德行》)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卷,不能读作“juǎn”。
成语辨形:卷,不能写作“券”。
成语辨析:手不释卷和“孜孜不倦”都可形容人“好学的样子”;但手不释卷是具体的;语义范围很小。而“孜孜不倦”是非具体的;语义范围很大。
成语谜面:卷
成语故事
三国时,吕蒙是吴国的大将。
一次,他点兵3万,用船80余只袭击荆州。水手一律身着白衣,大批精兵埋伏在船舱里。黑夜,船到当阳江边,烽火台的汉兵厉声盘问。吴军诈称是商船,要求靠岸避风,汉兵信以为真。约至二更,船上吴军突然袭击,占据了烽火台。随后,吕蒙带兵长驱直入,轻取荆州。
吕蒙作战勇猛,平时却不肯读书。孙权劝道:“你读点历史和兵法,用兵更高明。”孙权道:“汉先武帝从前行伍出身,却‘手不释卷’。”从此,吕蒙勤勉自学,受益匪浅。
详细解释
- 手不释卷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手不放开书卷”,用来形容一个人非常专心致志地读书或学习,一刻也不放松。这个成语强调了学习的持之以恒和专注度。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对学习的热情和埋头苦干的态度。它可以用在各种场合,例如形容一个学生对学习的投入程度,或者形容一个职业人士对工作的专注与执着。
故事起源
- 据说,这个成语的故事发生在中国古代。相传,有一位名叫王羲之的书法家,他非常热爱书法,并且非常勤奋地学习和练习。有一天,他在书房里埋头苦练,手里拿着一卷书,不放开也不停下来,一直坚持到深夜。他的妻子看到他如此用心学习,非常感动,便用“手不释卷”来形容他的学习态度。
成语结构
- 这个成语由四个汉字组成,分别是“手”、“不”、“释”、“卷”。
例句
- 1. 他对学习非常执着,手不释卷地看了一整天的书。2. 她为了考试,每天都手不释卷,晚上也不肯休息。
记忆技巧
- 记忆这个成语可以使用以下技巧:1. 将成语的每个字的意思理解清楚,例如“手”代表手指,表示动作,“不”表示否定,“释”表示放开,“卷”表示书卷。2. 可以将成语和一个形象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紧紧握住一卷书,不放开不停下来,专心致志地读书。
延伸学习
- 你可以进一步了解以下内容:1. 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例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滴水穿石”等,以扩大你的成语储备。2. 阅读有关中国古代学习和文化的书籍,了解更多关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每天都手不释卷地学习,希望能考好成绩。2. 初中生:他对科学很感兴趣,手不释卷地阅读科普书籍。3. 高中生:为了参加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他手不释卷地做题。4. 大学生:我对专业非常热爱,每天都手不释卷地学习相关知识。5. 成人学员:虽然工作很忙,但我仍然手不释卷地学习新的技能,提升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