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形夺名
拼音xiàng xíng duó míng
含义比拟其形状,而讹易本名。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七回:“又有叫作甚麽绿荑的,还有甚么丹椒、蘼芜、风连,见于《蜀都赋》。如今年深岁改,人不能识,故皆象形夺名,渐渐的唤差了,也是有的。”
典故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七回:“又有叫作甚麽绿荑的,还有甚么丹椒、蘼芜、风连,见于《蜀都赋》。如今年深岁改,人不能识,故皆象形夺名,渐渐的唤差了,也是有的。”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比拟其形状,而讹易本名。
常用程度:一般
详细解释
- 成语“像形夺名”源于《左传·僖公二十二年》:“畏草木之茂,以奉先祀,故曰夺名。”意为根据事物的形状或特征来命名或称呼。这个成语主要强调人们在给事物命名时,倾向于根据其外形或特点来取名,以便更好地表达其特征或意义。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人们根据事物的形状或特征来命名或称呼,特别是在命名事物时起到形象生动的作用。可以用来描述各种命名方式,如给花草起名、给动物起名、给建筑物起名等等。
故事起源
- 《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史书,其中记载了许多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成语“像形夺名”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讲述的是当时的国君为了恭敬祭祀祖先,选用茂盛的草木,因此称之为“夺名”。
成语结构
- 主谓结构,由两个词语组成。
例句
- 1. 他给这个新品牌起了个“飞翔”的名字,真是像形夺名。2. 这个小区的街道都以花卉命名,真是像形夺名。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在看到一座高山时,根据山的形状命名为“巍峨山”,这样就能够形象地理解“像形夺名”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中国成语和其它有趣的文化知识,可以阅读相关的书籍或参加相关的文化活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给我的宠物狗起名叫“旺财”,就是像形夺名。2. 初中生:这个游乐园的过山车被命名为“飞天”,真是像形夺名。3. 高中生:这个电影的名字叫“无声的爱”,很好地体现了像形夺名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