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循善诱
拼音xún xún shàn yòu
含义循循:有次序的样子;善:善于;诱:引导。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
出处《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典故出处
《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近义词
谆谆教导、诲人不倦
英文翻译
lead men skillfully by orderly method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循循:有次序的样子;善:善于;诱:引导。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
成语举例:先生循循善诱,余今日之尚能握管,先生力也。(清 沈复《浮生六记 闺房记乐》)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诱,不能读作“xiù”。
成语辨形:循循,不能写作“寻寻”。
成语辨析:循循善诱和“谆谆告诫”;都有“耐心地教导”的意思;有时可以通用。但循循善诱偏重在有步骤;有顺序地诱导;启发;强调教导有方;“谆谆告诫”偏重在恳切、耐心地教导、劝告。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对孔子非常崇拜,颜渊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之一,他称赞孔子的教学方法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渴天才,如有所立卓尔。”别的弟子也附和说他们也有同感。
详细解释
- 循循善诱是由“循循”和“善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循循”表示细致、周密,指引导或劝导他人时的细致入微;“善诱”表示善于引导、劝导他人。整个成语意味着通过巧妙的引导和劝导,使他人心甘情愿地接受自己的意见或建议。
使用场景
- 循循善诱常用于形容人善于引导、劝导他人,使其愿意接受自己的意见或建议的情境。可以用于描述教育者、领导者、家长等在引导他人时的技巧和方法。
故事起源
- 循循善诱最早出自《论语·子罕》,其中孔子在与弟子颜回的对话中使用了这个词语。孔子对颜回说:“循循善诱,不急不躁。”这句话形容了孔子引导弟子的方式,以温和、细致的方法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心甘情愿地接受教诲。
成语结构
- 循循善诱是一个四字成语,由两个形容词和一个动词组成,结构简洁明了。
例句
- 1. 他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们思考问题,使他们逐渐形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2. 这位领导者擅长循循善诱,通过巧妙的引导使团队成员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循循善诱”的发音与“寻寻觅觅”的发音相联想,寻寻觅觅表示寻找,循循善诱也是通过细致入微的引导来达到目的,可以通过这种联想记忆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学习其他与引导、劝导相关的成语,如“言传身教”、“化干戈为玉帛”等来进一步丰富对循循善诱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循循善诱地引导我们学习,让我们更加喜欢上学。2. 初中生:班主任通过循循善诱的方法,帮助我们解决了学习上的困惑。3. 高中生:家长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引导我选择了适合自己的大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