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蔼然仁者在词典中的解释
ǎiránrénzhě

蔼然仁者

拼音ǎi rán rén zhě

含义对人和善的有仁德的人。

出处唐·韩愈《答李翊书》:“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典故出处

  • 唐·韩愈《答李翊书》:“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对人和善的有仁德的人。
    成语举例:子恺为他家华瞻写的文章,真是‘蔼然仁者’之言。(朱自清《儿女》)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中性词
    语法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形容好人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现代

详细解释

  • 蔼然仁者是由“蔼然”和“仁者”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蔼然”指的是和蔼可亲、友善的样子,“仁者”指的是具有仁慈和善良品质的人。蔼然仁者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性格温和、善良和宽容,待人接物友善而且富有爱心。

使用场景

  • 蔼然仁者这个成语常用于赞美一个人的品德高尚、待人友善,尤其在描述长者、老师或者领导等有权威地位的人时,用来形容他们和蔼可亲、慈祥和善良。

故事起源

  • 蔼然仁者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左传·哀公十一年》。故事中,鲁国的哀公在位期间,国内发生了一次大旱灾。哀公决定向民众征收重税,以筹集救灾资金。然而,有一位名叫张仁者的贤人,看到民众生活困苦,于是自愿捐出自己的财产来帮助灾民。哀公听闻后深受感动,对张仁者说:“你的仁德令人敬佩,你是一个蔼然仁者。”从此,蔼然仁者这个成语就流传下来,用来赞美具有仁慈和善良品质的人。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

例句

  • 1. 他对待学生总是蔼然仁者,给予他们很多关爱和支持。2. 老师的蔼然仁者的态度让学生们感到温暖和安心。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蔼然仁者理解为一个人的名字,这个人的名字叫“蔼然仁者”,他的性格特点就是和蔼可亲、仁慈和善良。通过将成语与一个具体的人物联系起来,可以更容易地记忆和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品德和人格特质相关的成语,例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仁至义尽”等,来拓展自己的词汇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对我们总是蔼然仁者,让我们感到很温暖和开心。2. 初中生:我爸爸是一个蔼然仁者,他总是很关心我,帮助我解决问题。3. 高中生:我们的校长是一个蔼然仁者,他对待每个学生都很友善和公正。4. 大学生:我的导师是一个蔼然仁者,他对待研究生都很慈祥和耐心。5. 成年人:我认识的一个朋友是一个蔼然仁者,他总是关心他人,乐于助人。

拆字解意

蔼然仁者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