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拱而治
拼音chuí gǒng ér zhì
含义垂拱:垂衣拱手,形容毫不费力;治:平安。古时比喻统治者不做什么使使天下太平。多用作称颂帝王无为而治。
出处《尚书·武成》:“谆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
典故出处
《尚书·武成》:“谆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
近义词
拱手垂裳
英文翻译
rule by laissez-faire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垂拱:垂衣拱手,形容毫不费力;治:平安。古时比喻统治者不做什么使使天下太平。多用作称颂帝王无为而治。
成语举例: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我是垂拱而治,过一过手转上去,公事只准不驳。”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帝王无为而治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垂拱而治是一个古代政治哲学概念,意为君主垂帘听政,以和谐稳定的方式治理国家。垂拱是指君主垂帘而坐,拱手听政,不干预具体事务,而治指治理国家的意思。这个成语强调君主应该尊重法律和制度,遵循道德准则,以稳定和谐的方式治理国家,而不是以个人意志为准。
使用场景
- 该成语常用于描述一位君主或领导者通过垂帘听政的方式,以和谐稳定的方式治理国家或组织。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组织或团队内部的和谐稳定,各个成员各司其职,共同努力。
故事起源
- 垂拱而治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尚书·尧典》中的一句话:“若夫垂拱而治天下者,其生乐且寿。”这句话是用来形容尧帝的治理方式,尧帝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圣君,他垂帘听政,以和谐稳定的方式治理天下,使人民生活幸福,寿命延长。
成语结构
- 垂拱而治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垂拱”是动词短语,表示君主垂帘听政;“而”是连词,表示并列关系;“治”是动词,表示治理。
例句
- 1. 他是一位明智的领导者,善于垂拱而治。2. 这个国家的繁荣和稳定得益于君主的垂拱而治。3. 在这个团队中,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职责,以垂拱而治的方式工作。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垂拱而治”这个成语与君主垂帘听政的形象联系起来,想象一个君主坐在宫殿里,垂帘而坐,拱手听政,以和谐稳定的方式治理国家。同时,可以将“垂拱而治”这四个字分别与其含义进行联想,加深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古代政治哲学的相关概念,如“仁政”、“君臣之义”等,以加深对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就像一个垂拱而治的君主,引导我们学习,使我们的班级和谐稳定。2. 初中生:我们的班主任是一个很好的领导者,他以垂拱而治的方式管理班级,让我们的学习氛围更加和谐。3. 高中生:在学校的领导下,我们班级形成了一种垂拱而治的氛围,每个人都尽力发挥自己的作用,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