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振有词
拼音zhèn zhèn yǒu cí
含义理直气壮的样子。形容自以为理由很充分,说个不休。
出处清·梁启超《关税权问题》:“今者外人之以排外相诬者,既振振有词,其乌可更为无谋之举,以授之口实也。”
典故出处
清·梁启超《关税权问题》:“今者外人之以排外相诬者,既振振有词,其乌可更为无谋之举,以授之口实也。”
近义词
理直气壮、义正词严、念念有词
反义词
理屈词穷、张口结舌、词不达意
英文翻译
speak in a positive tone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理直气壮的样子。形容自以为理由很充分,说个不休。
成语举例:(1)晏子振振有词地驳斥了楚王对齐国的诬蔑。(2)你别看他表面理直气壮,振振有词,实际内心空虚得很。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近代
成语辨形:振,不能写作“震”。
成语辨析:振振有词和“理直气壮”都可形容因自以为理由充分而说话气盛。但理直气壮是因为理足而气壮;有时指语言;有时指行动、行为;振振有词是有充足的分辩理由;主要是指语言;不能表示行动。
成语谜面:共振
详细解释
- 振振有词是指一个人在说话时,自信而有把握,能够用有理有据的论据和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或主张。这个成语强调了说话者的自信和能力,以及他们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使用场景
- 振振有词常用于形容那些能够用充分的理由和证据支持自己观点的人,无论是在正式场合还是日常生活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赞美一个人的辩才和口才,也可以用来讽刺那些虚张声势、空谈无据的人。
故事起源
- 关于振振有词的具体故事起源尚无确切记载。这个成语的起源可能与古代文人士大夫的修养和学识有关。在古代,士大夫们受过良好的教育,能够运用各种知识和论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因此,振振有词可能是形容这些士大夫们能够自信地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成语结构
- 振振有词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每个字的意思如下:振:振动,使充满活力。有:拥有,具备。词:言辞,语言。
例句
- 1. 他在辩论中振振有词,让所有人都对他的观点心服口服。2. 这位律师总是振振有词地为自己的客户辩护。3. 她是一位善辩的演讲家,每次发言都能振振有词地说服听众。
记忆技巧
- 记忆振振有词这个成语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将“振振”拆分成“振”和“振”,可以联想到一个人自信地振臂高呼的样子。“有词”可以联想到一个人手持一本厚厚的书,里面充满了各种有道理的言辞。
延伸学习
- 学习振振有词的同时,也可以学习其他与口才和辩论相关的成语,如“口若悬河”、“辩驳不倒”等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老师提问时,小明振振有词地回答了问题。初中生:在辩论比赛中,学生们争相振振有词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高中生:他在写作文时总是振振有词,让人读起来很有说服力。大学生及以上:在学术讨论中,研究生们能够振振有词地论证自己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