谬采虚声
拼音miù cǎi xū shēng
含义指错误地相信虚假的名声。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6回:“制台又谬采虚声,拿他当作了一员能员,先委了他几个好差使。”
典故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6回:“制台又谬采虚声,拿他当作了一员能员,先委了他几个好差使。”
近义词
谬采虚誉
英文翻译
believe mistakenly in somebody's false reputation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指错误地相信虚假的名声。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有时用作谦词
成语结构:动宾式
产生年代:近代
详细解释
- 谬采虚声是由“谬采”和“虚声”组成的成语。“谬采”意为虚假、不实,指言辞不真实或不可信;“虚声”意为空洞的声音,指没有实际内容或价值的言论。谬采虚声表示对虚假言辞或空洞声音的批评和嘲讽。
使用场景
- 谬采虚声常用于批评那些只会说空话、夸夸其谈的人。可以用来形容政治家或演讲者在演讲时只会使用华丽的辞藻,却没有实质性的内容。此外,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些宣传或广告中夸大其词或不实的宣传手法。
故事起源
- 谬采虚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左传·宣公十二年》中的一则故事。故事中,宋国大夫鲍瑀在齐国做客时,齐国宰相季文子对他说:“我们齐国的土地肥沃,产出的粮食多得像泉水一样。”鲍瑀听后回答说:“我家的井水也是泉水,可是从来没有泉水那么多。”这里的“泉水”就是指虚假的言辞,而鲍瑀的回答则暗示了季文子的夸大之词。
成语结构
- 谬采虚声由两个词组成,分别是“谬采”和“虚声”。
例句
- 1. 他的演讲充满了谬采虚声,没有任何实际的内容。2. 这个广告夸大了产品的功效,完全是谬采虚声。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谬采虚声”与“虚假的声音”进行联想,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此外,也可以尝试将“谬采虚声”拆分成独立的词语,并与其含义进行对比来加深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虚假、夸大相关的成语,如“虚与委蛇”、“浮光掠影”等,以扩展对这一主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承诺只是谬采虚声,根本不能信任。2. 初中生:政客们在竞选时常常使用谬采虚声来吸引选民的注意。3. 高中生:这个商家的广告充斥着谬采虚声,不能轻易相信。4. 大学生及以上:在政治演讲中,谬采虚声是常见的手法,需要我们保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