毡上拖毛
拼音zhān shàng tuō máo
含义氈为毛制,在氈上拖毛,则涩滞难行。用以形容脚步畏缩不前。
出处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一折:“我着你去呵,似弩箭离弦,叫你回来呵,便似毡上拖毛。程婴,你则道我不认的你哩!”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三折:“鲁智深窟里拔蛇……宋公明似毡上拖毛。”
典故出处
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一折:“我着你去呵,似弩箭离弦,叫你回来呵,便似毡上拖毛。程婴,你则道我不认的你哩!”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三折:“鲁智深窟里拔蛇……宋公明似毡上拖毛。”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氈为毛制,在氈上拖毛,则涩滞难行。用以形容脚步畏缩不前。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指行动难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毡是一种用羊毛或兔毛制成的厚重织物,毡上拖毛是指在毡上拖动毛发,但由于毡的表面粗糙,毛发很难被拖走。这个成语比喻做事不得法,不仅事情没有完成,还使情况更加糟糕。
使用场景
- 毡上拖毛可以用来形容做事效果不佳,或者形容某种行为或方法不合适,导致问题更加严重。
故事起源
- 《世说新语》是东晋时期的一部散文集,其中记载了很多有趣的典故和故事。据说,有一次,晋代名士王羲之在家中写字,不小心将墨水溅到了自己的毡上。他急忙用手去拍打毡面,结果却将墨水拍得更乱,毡上的墨渍更加难以清洗。后来,人们就用“毡上拖毛”来形容做事不得法,效果不佳的情况。
成语结构
- 主语++毡上拖毛
例句
- 1. 他在工作中总是毡上拖毛,效率很低。2. 这个方案根本行不通,纯粹是毡上拖毛。3. 这个项目一直在毡上拖毛,根本无法进展。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下在毡上拖动毛发的场景,毡面粗糙,毛发很难被拖走,就好像在做事时效果不佳,问题越来越严重。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成语的故事和用法,可以通过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或相关的成语故事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画画的时候,手不小心碰到了纸上的墨水,结果画得一团糟,真是毡上拖毛。2. 初中生:我在做作业的时候,一直被手机上的游戏分心,导致作业做得很慢,真是毡上拖毛。3. 高中生:我在准备考试的时候,一直拖延时间,结果到最后连复习都没来得及做,真是毡上拖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