俎上之肉
拼音zǔ shàng zhī ròu
含义俎:菜板。菜板上的肉。比喻可以任人宰割
出处
词语
俎上之肉
拼音
zǔ shàng zhī ròu
解释
俎:菜板。菜板上的肉。比喻可以任人宰割
俎上之肉,读音:zǔ shàng zhī ròu,
释义
俎:菜板。菜板上的肉。比喻可以任人宰割,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如今(非“令”)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详细解释
- 成语“俎上之肉”源自古代祭祀仪式中的一种场景,祭祀时将待宰的牲畜放在俎上,然后进行宰杀。这个成语比喻已经到手的利益或目标就像已经摆在案上的肉,只等着享用。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某个东西已经到手,只等着去享受或利用。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人已经被掌握在手中,任其驾驭或利用。
故事起源
- 成语“俎上之肉”最早出现在《战国策·齐策四》中的一段故事。故事讲述了齐国的晏婴想要攻打燕国,但对燕国的情况一无所知。于是,晏婴派人前往燕国打探情报,并带回了燕国的地图。晏婴看到地图后,就像看到了已经到手的胜利一样高兴,比喻此时的燕国就像“俎上之肉”,只等着他去攻打。
成语结构
- 主语+ 俎上之肉
例句
- 1. 他终于考上了心仪的大学,那个学位就像他的俎上之肉。2. 这份工作对他来说是一块俎上之肉,只要努力工作就能轻松拿下。3. 那个政客已经被掌握在手中,他成了对手手中的俎上之肉。
记忆技巧
- 可以将“俎上之肉”联想成一块已经摆在案上的肉,表示已经到手的利益或目标。可以通过想象享用美味的肉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例如“鱼肉之争”、“肉中刺”等,以丰富自己的成语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终于考上了游泳队,那个金牌就像我的俎上之肉。2. 中学生:我一直努力学习,终于考上了心仪的大学,那个学位是我俎上之肉。3. 大学生:我成功地申请到了一份实习工作,这对我来说是一块俎上之肉。4. 成年人:我终于买到了心仪已久的房子,那个房子就像我的俎上之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