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天害理
拼音sàng tiān hài lǐ
含义做事凶狠残忍,全无道德。
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七回:“急于做官,所以丧天害理,至于如此。”
典故出处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七回:“急于做官,所以丧天害理,至于如此。”
近义词
伤天害理
英文翻译
utterly devoid of conscience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做事凶狠残忍,全无道德。
成语举例:巴金《春》:“欺负孤儿寡妇,丧天害理。”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做事违背天道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近代
详细解释
- 丧天害理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用来形容人的言行荒唐、荒谬可笑,违背常理、道理。这个成语中的“丧天”指的是毁坏天理,违背自然规律;“害理”指的是破坏道德、法律或社会秩序。丧天害理常常用来批评那些无视常识、不讲道理、胡搅蛮缠的人或事物。
使用场景
- 丧天害理常常用来形容一些荒唐荒谬的事情或人的行为,可以用于讽刺、批评或嘲笑。比如,当你看到一个人做出了荒谬可笑的行为时,你可以说他的行为丧天害理。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些违反常理的现象,比如某些荒唐的社会现象或政治事件。
故事起源
- 关于丧天害理的起源并没有确切的故事,但它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流传下来的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的言行荒唐可笑,违背常理,违反道德法律等。这个成语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
成语结构
- 丧天害理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每个字都有自己的意义,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新的意思。其中,“丧”和“害”都是形容词,表示负面的意义;“天”和“理”都是名词,分别指天理和道理。
例句
- 1. 他的言行丧天害理,完全不顾他人的感受。2. 这个政策的出台真是丧天害理,完全违背了人民的利益。3. 这个人的行为真是丧天害理,无法理解。
记忆技巧
- 可以将“丧天害理”这个成语拆分成四个字来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丧失了天理和道理,做出了荒唐可笑的事情,从而形成了这个成语的意思。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继续学习其他有趣的成语,了解它们的起源和使用方法。同时,你还可以学习更多关于中国文化和语言的知识,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和传统。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回答太丧天害理了,老师都笑了。2. 初中生:那个电影情节太丧天害理了,完全不符合常理。3. 高中生:这个社会现象真是丧天害理,需要引起重视。4. 大学生:他的论点完全丧天害理,没有任何逻辑依据。5. 成年人:政府的决策有时候真是丧天害理,让人无法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