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三过其门而不入在词典中的解释
sānguòménér

三过其门而不入

拼音sān guò qí mén ér bù rù

含义原是夏禹治水的故事,后比喻热心工作,因公忘私。

出处《孟子·离娄下》:“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

典故出处

  • 《孟子·离娄下》:“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

近义词

  • 三过家门而不入

英文翻译

  • too busy to go home, even passing by one's own house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原是夏禹治水的故事,后比喻热心工作,因公忘私。
    成语举例:老舍《大发议论》:“你真要在家历新年之际,三过其门而不入,留神尊夫人罚你跪下顶灯三小时。”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大公无私
    成语结构:复句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

  • 舜统治时中华大地经常发大水,禹上书给舜要求治水说:“先父用堰障法治水没有收到成效,我要用疏导法让水流入大海。”舜同意让禹负责治水,禹率能工巧匠开凿河道,疏导水流,治水13年多次经过家门而不能回家,终于消灭水患。

详细解释

  • 成语“三过其门而不入”由“三过”和“其门而不入”两部分组成。“三过”表示多次经过,而“其门而不入”表示不进入目的地的门。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多次到达某个地方,但却始终不敢或不愿意进入。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某种机会或条件已经成熟时,却因为胆怯、犹豫或不自信而不敢抓住机会或进一步发展。也可以用来批评那些机会面前犹豫不决、不敢行动的人。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庄子·外物》篇。故事中,庄子告诉他的弟子,有一位名叫李斯的人,他曾多次经过一家酒馆的门口,但始终不敢进入。当庄子问他为什么不进去时,李斯说:“我怕酒馆里的人会嘲笑我。”庄子听后说:“你三次经过酒馆的门口而不进去,就是在三次胆怯。”这个故事被后人引申为成语“三过其门而不入”。

成语结构

  • 这个成语由五个汉字组成,结构简洁明了。

例句

  • 1. 他已经三次收到邀请参加面试了,但却三过其门而不入。2. 她虽然有才华和机会,却因为缺乏自信,三过其门而不入。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三过其门而不入”与胆怯、犹豫、不敢行动等词语联系起来,形成关联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门口多次徘徊,却不敢迈进门内的场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意义。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学习其他与勇敢、决断相关的成语来扩展词汇量,例如“敢为人先”、“刻舟求剑”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曾经三次鼓起勇气,但还是三过其门而不入。2. 初中生:他明明有机会当班长,却因为怕被同学嘲笑而三过其门而不入。3. 高中生:她本应该参加这次比赛,但因为缺乏自信,三过其门而不入。4. 大学生:他已经被多家公司邀请面试,但却三过其门而不入,错失了很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