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对簿公堂在词典中的解释
duìgōngtáng

对簿公堂

拼音duì bù gōng táng

含义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公堂:旧指官吏审理案件的地方。在法庭上受审问。

出处《史记·李将军列传》:“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

典故出处

  • 《史记·李将军列传》:“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

近义词

  • 当面对质

英文翻译

  • confront somebody before a court of law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公堂:旧指官吏审理案件的地方。在法庭上受审问。
    成语举例: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中册:“这一趟回去,说不定要对簿公堂。”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指在法庭上对质
    成语结构:紧缩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成语“对簿公堂”源于古代中国法庭的审讯方式。在古代,人们在法庭上进行争论时,常常需要对质、争辩,以解决纷争。 “对簿”意为对质,即双方在法庭上面对面进行争辩;“公堂”则表示法庭。成语“对簿公堂”形象地描述了人们在法庭上公开争辩的情景。

使用场景

  • 该成语常用于形容双方在法庭上进行公开辩论、争辩的情景。也可以用于比喻双方在公开场合或争议事件中进行公正辩论和解决纷争的情况。

故事起源

  • 成语“对簿公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法庭审讯制度。在古代,人们在法庭上进行争论时,常常需要对质、争辩,以解决纷争。这种审讯方式被形容为“对簿公堂”,后来逐渐演变为成语。“对簿公堂”形象地描述了人们在法庭上公开争辩的情景。

成语结构

  • 成语“对簿公堂”由“对簿”和“公堂”两个词语组成。

例句

  • 1. 在法庭上,律师们对簿公堂,为自己的当事人辩护。2. 他们决定对簿公堂,将争议提交法庭解决。

记忆技巧

  • 1. 将“对簿公堂”拆分成两个部分,“对簿”和“公堂”,分别记忆它们的含义和发音。 2. 可以通过想象自己站在法庭上,与对方进行公开辩论的场景,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

延伸学习

  • 1. 学习更多与法律和法庭相关的成语,如“探囊取物”、“判若两人”等。 2. 了解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和法庭审讯方式的历史背景。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在法庭上,律师们对簿公堂,为自己的当事人辩护。 2. 初中生:他们决定对簿公堂,将争议提交法庭解决。 3. 高中生:在这个案件中,双方将不得不对簿公堂,以解决他们之间的纷争。

拆字解意

对簿公堂成语造句

  • 对簿公堂造句(精选58条)

    1、男子遭遇车祸死亡,肇事方支付的35万元“赔命钱”引来一场家庭纷争:为分割死亡赔偿金,婆媳爆发矛盾对簿公堂。2、冰玉心等女人人眼中含泪,显然都被林破天的故事感动而落泪,林破天看着众女不由一阵苦笑,刚刚可是你们要把我对簿公堂,现在到头来怎么...

  • 用对簿公堂造句(精选20条)

    1、如果你执意否认你侵犯我公司的经营权,那就只好对簿公堂了。2、外墙颜色更改,在深圳地产界不乏先例,但导致双方对簿公堂,城市印象却是全国第一例。3、他们曾是情投意合的一对爱侣,如今却因为金钱的纠纷对簿公堂。4、他们原本是一对天作之合的佳偶,...